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话调查购车显示 5万至15万元车型最受欢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 08:56  大河网-大河报

  

  

  

  电话采访:郑州市的李先生在谈到近期不打算购车的原因时表示:“我的钱都买房了,单位的、开发商的买了三四套,现在实在没钱买车了。再说了,我觉着买车纯粹是浪费,出门打的也挺方便。”三门峡的耿先生则表示:“我是个车迷,见什么新车都想看看。但我对车又比较挑剔,三四万元的车不想买,贵的车还得再攒两年钱。”

  【记者点评】从自行车社会向汽车社会转变,这需要一个过程,有一部分人还把汽车定位成奢侈品,尤其是油价处于高位、养车费用不低,更使不少人打消了近期购车的念头。但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近期虽没有购车打算,但在一些需要专业知识的调查问题中填得一点也不走板,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他们已开始关注车市。

  谁在关注?

  年龄、家庭构成、学历、职业与车市密切关联

  中国的汽车市场竞争风起云涌,新车型层出不穷,芸芸众生都是谁在关注车市?从来自全省各地的近5000份反馈问卷中,通过他们的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结构、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年轻人将很快成为车市消费的主体,汽车将在几年内走进寻常百姓家。

  调查数据4:在填写调查表的读者中,18岁到25岁的读者最多,占28%,其次是26岁到30岁这个群体,占26.9%,接下来是31岁到35岁,占22.6%。

  电话采访:今年24岁的荆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去年刚毕业,关注汽车已经有几年了,我喜欢看你们《大河车城》的名车共赏、汽车文化这些栏目。买车?还没最后下决心,估计不会太远。”刚过而立之年的吴先生说:“31岁了,老婆孩子房子都有了,车子也该考虑了。原来对汽车不太懂,所以经常看你们的汽车版,先了解一下车型、价格这些行情,不至于到买的时候找不着北。”

  【记者点评】从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关注车市的人群有着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目前26岁到35岁的人群是购车的主流,18岁到25岁的人群在购买力上尚有欠缺,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年轻一代将主导未来的汽车消费。

  调查数据5:在参与调查的读者中,已婚者占64.5%,未婚者占35.5%。

  调查数据6:在家庭成员构成中,三口之家最多,其次是四口、五口家庭。

  电话采访:家住郑州市文化路的史女士说:“关注汽车到买车,都是让老公、孩子逼的,老公说有车出门方便,孩子说有车上学方便。我是有车后才感觉到方便的,可以到双方老人家里经常坐坐,出门逛街不用总提防着小偷了。”在郑州市紫荆山路上班的王先生说:“我今年42岁,好歹赶上了汽车进入家庭这个机会,孩子已经大了,不怎么坐车,父母已经老了,开车是不可能了,所以我经常开车带他们出去遛遛,不知道算不算是尽了孝道。”

  【记者点评】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第一次购车,再加上养车费用较高,很多人买车时都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家庭主导汽车消费也就顺理成章。

  调查数据7:在关注车市的读者中,大学专科学历者最多,占34.4%,大学本科学历者占32.3%,高中学历者占28%。

  调查数据8:在职业构成中,企事业单位职员占去四分之一,教师、政府官员、个体户老板各占一成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工人和农民也有不少人关注车市并有购车意向。电话采访:从事保险工作的孙先生表示:“我自己是个车迷,同时还因为曾从事车险工作的关系,接触了很多车主,我觉得前些年多是些暴发户在买车,现在购车能力跟学历则有一定关联。”家住郑州市西区的普通工人魏女士表示:“我们家收入不高,但没什么负担,也有房住,所以买辆5万元左右的车还能够接受。”

  【记者点评】汽车消费群体从政府机关、大款白领,向普通百姓转变,这是我们步入汽车时代的基础。在汽车普及时代,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官员老板,尽管购车价位不同,但大家都有消费汽车的权利。只有各个阶层的人都来消费汽车,汽车行业才有真正广阔的空间。

  调查预告:在购车问题上,面对两厢厢车、排挡类型、车身颜色、排量配置等问题,消费者有何偏好?面对众多品牌、车型,哪些更受消费者信任?哪些车型是家用车市场的领先者,哪些车型更适合公务用车?谁是中原地区的十佳服务车商……在以后的《中原汽车消费调查白皮书》系列报道中,我们将为您一一展示,敬请关注。

  购车意向人群年龄分布图

  购车意向人群职业分布图

  已婚64.5%

  未婚35.5%

  (受访者婚姻状况分布)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市行情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