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特色的北京车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20:12  FT中文网

  北京车展强调的是对汽车消费进行知识普及的作用,因此需要“热闹”,所以成了一场中国媒体、老百姓和票贩子的全民娱乐盛宴。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周展

  2006北京国际汽车展就要热闹开幕了,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和汽车打交道的人来说,因为看过了太多各国类似的车展,因此实在有些麻木甚至是害怕了。不过要谈谈中国北京上海的国际车展和其他国家同级别车展的差异,还是有些东西可以说一说的。用最直白的话来概括这些差异,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话特别合适,那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摸门道”。

  中国北京、上海的国际车展感觉更像一场面对所有人的“大杂烩”,而法兰克福、日内瓦、底特律还有东京的车展,则更像一场面对小众和行家的技术说明会。

  厂商参与度:北京车展更国际化

  先谈谈厂商的参与度,这对于一场车展来说应该是最关键的一点。随着这两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膨胀,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加大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市场推广力度,对于车展的参与度也是越来越高,每年拿到各个厂商的参展情况说明,总会看到某某品牌又将以A级阵容全系亮相,某某品牌的集团总裁又将到场助阵之类的消息,从这点来看,其实北京车展早就和国际顶级车展没有什么差别了。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北京车展似乎还是这么多国际车展中,品牌分布最为平均和齐全的一个。笔者曾经参观过其他国家的车展,多多少少总能从中看出点“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来。德国汽车自然是法兰克福车展的主力,福特通用则免不了成为底特律车展的大牌,而在东京车展,不用细想就知道日系品牌肯定是最强阵容……可北京车展,却由于中国汽车自身发展还不成熟,而把展台“让给”了国际品牌,既然到了中国都是客人,那也就不分什么你强我弱,大家凭实力说话,正是如此,北京车展才能非常清晰的看出这些汽车品牌们在国际上的真实差距。

  车展规模:北京的硬件、人流量更大

  接着要说到的是规模,也正是这一点让北京车展和法兰克福、日内瓦等有了“大杂烩”和“技术说明会”的区别。

  毫无疑问,北京车展的场馆面积、参观人数、硬件设施,都不亚于甚至超过了欧美日的老牌车展,尤其是每天疯狂的人流量,说是世界第一也不为过。而在法兰克福车展,虽然也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顶级汽车展,但还是遵循了一个专业展览的规律,业内人士始终都是参观者的主体,虽然人也不少,但一天才上万的人流量和北京车展比起来,那就没的说了。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正在逐步演变成面对中国媒体、老百姓和票贩子的全民娱乐盛宴,更像是一场精彩的汽车主题嘉年华。在它的背后,则浮现出了一大片近乎空白,让品牌厂商垂涎三尺的汽车市场。

  车展目的:北京车展重在普及知识

  到了车展上看什么?毫无疑问自然是看车喽。但其实北京车展和那些老牌车展所展示的侧重不同,正体现了开头提到的“热闹”和“门道”。对于刚刚接触汽车,对汽车并不了解的中国普通市民来说,北京车展强调的是对汽车消费进行普及的作用,而实现这一点,自然“热闹”是最重要的。于是,我们会看到北京车展上身材火爆、笑容迷人的美女车模,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场秀,还有时不时艺人明星的现场助阵……这些怎么热闹怎么来的“辅助元素”甚至都有了喧宾夺主的感觉,但厂方还是愿意这么操办,目的还是为了争夺人们的眼球,至少记住你的品牌,那再随后的市场竞争中就已经占据了先机。

  但在欧洲就不同,笔者在法兰克福车展看到,虽然也有漂亮的车模,但观众更感兴趣的还是车模身旁的汽车,和中国观众特别爱看那些豪华车、跑车不同,欧洲观众乐意了解的还是那些量产的普通新车,也许他自己开的就是某个品牌的老款,到车展来看看新款车可以让他对自己的车更了解。而且,在北京车展往往是人气惨淡的汽配展区,在欧洲的车展却是参观者的最爱,无论人流量和展览品种,都比北京车展要多的多。这是因为欧洲汽车已经普及,汽车的维修改装已经成为了很多普通驾驶者的爱好,关注一款能提升性能的新配件,显然要比关注一辆新车更加实惠。

  最后需要提的是,无论是北京车展还是其他国家的大型车展,往往会安排一些现场的技术说明会。这些说明会在北京车展,已经成为了媒体的专利,甚至某些媒体,也不乐意全场听完,但在其他国家的车展,比如说日内瓦,这些技术说明会就有很多普通参观者愿意坐下来分享,甚至提出问题,因为他们人人都是专家,来车展的目的是为了“摸门道”。从这点来说,还停留在“看热闹”阶段的北京车展,真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条路也就是中国汽车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道路。

(编辑:孙凤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