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行为角度上来看,世界各国用户在功能性需求上差异不大,但在情感性、社会性需求方面的差异比较大。比如宝马品牌在全球的定位都是“驾驶乐趣”,但中国的部分宝马车主却认为“豪华”是宝马的首要特征。
外国品牌在进入中国之初,都需要经历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变化。比如麦当劳在美国是非常大众化、非常平民化的快餐店,但在进入中国之初的形象却是较为高档的“餐馆”。
企业应该在保持品牌核心价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市场的需要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比如上世纪90年代,通用汽车对凯迪拉克品牌进行了重新定位。当时凯迪拉克车主的平均年龄比奔驰、宝马大出了10多岁。美国新一代消费者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上,都与他们的父辈有了很大的不同,凯迪拉克面临着用户群缩小的难题。为了适应变化,通用汽车使凯迪拉克变得更年轻更有激情,事实证明这种重新定位是成功的。当然,品牌的重新定位也是有风险的,如果老客户不认可,新客户又不能够接受,那重新定位就是失败的。
与此同时,企业也会跟随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其定位。比如奥迪刚上市的时候,中国高档车市的私人消费尚未启动,所以奥迪当时的定位就侧重于公务车市场。后来商务车和个人高档车消费市场逐步兴起,奥迪就主动淡化其公务车形象,转而强调在商务车领域中的典范形象和科技领先的特色,这期间无论是新产品投放还是宣传推广活动都配合了这一变化。
作者: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副总裁刘维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