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业上演“自主总动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09:40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中国汽车工业何时才能真正腾飞?汽车产量大国如何才能成为汽车生产强国?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国民车”?这一切,都离不开“自主”。多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不断地合资引进,市场交出去了,却未见换来多少技术;自主品牌高举自主开发大旗,虽心向往之,然力有不及,只能进行粗浅的抄袭模仿。行业大势如此,令人徒叹奈何。

  忽如一夜春风来,自去年以来,奇瑞、吉利等民族车企蓬勃发展,其自主创新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汽车行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方针,在政策的引导和感召下,上汽、一汽、东风三大集团纷纷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确立了自主品牌发展目标。更令人瞩目的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合资企业近期也打出了“自主”概念,旗帜鲜明地提出“合资企业本土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口号。由此,民族车企、大型集团、合资企业共同行进在“自主”大道上,汽车行业掀起一轮自主创新热潮。

  民族车企:星火燎原

  曾几何时,奇瑞、吉利孤军奋战在自主品牌的第一线,在国外品牌的夹缝中艰苦求存,作为本土车商的领军者,他们一度成为自主品牌的代名词。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与努力,“自主”的火种才没有熄灭,越烧越旺,终成燎原之势。随着长城、江淮、比亚迪、力帆等纷纷加入,民族车企阵容鼎盛,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其产品系列逐渐成形,核心技术亦日渐成熟,自主研发力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据悉,在即将举行的2006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瑞将展出9款新车,包括3款概念车、2款节能环保车、3款待上市新车以及刚刚面世的QQ6,其自主研发的5款发动机与最前沿的研发成果——变速箱也将在展会现场亮相,强大的研发实力及强劲的市场后势由此可见一斑。此外,备受业界关注的长城轿车和MPV也将在北京车展揭开神秘面纱,标志着长城从皮卡——SUV、CUV——轿车、MPV,完成了“三级跳”,这对于长城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大型集团:中流砥柱

  上汽、一汽、东风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所拥有的雄厚实力与丰富资源,是其它车企无法比拟的。因此,一旦这三大巨头在自主道路上同时发力,便注定会成为自主品牌的中流砥柱。据透露,上汽“十一五”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达到200万辆整车规模,其中包括60万辆自主品牌车,形成自主品牌经营体系;一汽集团同样目标远大:2010年总量销售2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100万辆。此外,广汽集团“十一五”发展纲要也提出2010年乘用车规模达到110万辆,其中自主研发的品牌车要占一定份额。

  于今年初成立的上汽汽车制造公司由上海汽车集团与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作为上汽股份旗下三大整车企业之一,上汽汽车全面承担起高起点打造国际化自主品牌的重任,其目标是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经营体系和开发能力,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宽系列的、能够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自主品牌产品。10月24日,上汽汽车首款产品荣威750正式亮相,作为当前本土汽车厂商所推出的最高端的轿车,荣威750在性能、品质、配置、环保等方面均达到了同级车最高水准,其对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合资企业:异军突起

  合资企业曾一度被放在自主品牌的对立面,在一些人的印象里,他们是国外品牌在中国的代言人,是民族车企进行抗争的对象。令人感兴趣的是,近期,几家合资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出“自主”观点。该观点认为,合资企业同样是本土化的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责无旁贷。“合资企业如何走出一条自主之路”,成为汽车行业亟待讨论的新命题。

  上海通用泛亚技术中心与上海大众技术中心这两座绝密的场所,最近向国内媒体敞开了大门,展示了其先进的自主研发能力。在10月25日的中国主流媒体联盟专访活动中,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说,自主开发能力是上海通用的优势资源,上海通用作为一个合资企业,也是一个本土化的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在自主开发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上海大众则于10月27日组织媒体探秘其戒备森严的技术中心。据介绍,自1996年成立伊始,上海大众技术中心就开始自主开发的探索之路,在桑塔纳3000、PASSAT领驭、Polo劲取等开发工作中,上海大众通过不断的探索,为本土合资企业走自主开发之路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即实现本土文化、国际设计水准和国际品牌特征的有机结合。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表示,上海大众搞自主开发,与合资并不矛盾,打造出一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代表德国大众全球设计水平的本土设计团队是上海大众的奋斗目标,这也是得到德国大众全力支持的。最适合中国市场的轿车,只能在中国自己的企业里开发出来。


韩亮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