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NCAP碰撞结果将考验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8:24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 章小星

  近一年来,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日前,2006年度第一批共计六个车型的碰撞测试结果及相关评分终于新鲜出炉。碰撞结果显示:东风标志307凭借44分四星的评分取得了本批次的最好成绩,而北京现代雅绅特则以32.9分三星的成绩排名末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告诉记者,车辆是否安全并不完全取决于分数高低,但可以肯定的是,在C-NCAP中得分高的车型能为乘员提供相对可靠的安全保护,“评分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剖析碰撞结果不断督促生产企业提高车辆安全系数才是终极目标。”

  碰撞结果差强人意

  据了解,本次碰撞测试是我国首次由第三方机构根据C-NCAP对汽车进行的公开安全碰撞测试,于2006年7月全面启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从8月29日进行第一个车型的正面碰撞试验开始,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六个车型的碰撞实验。

  这六个车型分为三个类型:“雨燕”为小型乘用车;“标致307”、“雅绅特”、“骐达”为A类乘用车,即两厢式乘用车及长度不大于4.5米或排量不大于1.6升的三厢车;“君越”、“领驭”为B类乘用车,即长度大于4.5米且排量大于1.6升的乘用车。

  赵航称,这六个车型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从近两年来上市且销量较大的车型中选取并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的,为保证结果的客观、公开和公正,研究中心从购车到试验评价过程是完全独立进行的。在第一批测试车辆全部到位后,研究中心于正式试验前7-10天通知了生产企业,以便进行碰撞技术方面的沟通,但碰撞结果在正式对外发布前是完全保密的。“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据介绍,C-NCAP的评价规程由三项实车碰撞试验和加分项组成。三项实车碰撞试验分别是: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50km/h碰撞试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56km/h碰撞试验以及可变形移动壁障50km/h侧面碰撞试验,每项试验满分为16分。在三项碰撞试验后,分别对假人头部、颈部、胸部、大腿、小腿、腹部、盆骨等的状况进行计算评分。

  加分项分别对应驾驶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前排乘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以及侧面安全气囊及气帘,对于上述安全配置,若满足一定的要求,则可以分别得到最多1分的加分。目前,C-NCAP的满分为51分,根据车辆得分情况,共分为1到5+共六个星级。据赵航介绍,C-NCAP还对每辆车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模拟实际道路使用工况的排放及燃料消耗量测试,但目前暂不计入评分。

  结果显示,“标致307”得到44分;“雨燕”得到41.3分;“骐达”得到40.8分;“领驭”得到40.3分;“君越”得到40.2分。这5款车均达到4星级标准。在测试的6款车中,“雅绅特”得分最低,仅为32.9分,星级为3星级。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总分,作为本批测试车型中的B级乘用车君越与帕萨特领驭,仅凭借“安全带提醒装置”的加分,才逃脱了被评为三星级的命运,勉强踏上四星级的台阶。

  按照计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2006年度将进行不少于12个车型的评价,为此中心投入自有资金800万元。预计今后每年评价的车型在15个左右。在本次进行碰撞的车型均为合资企业车型,据相关人士称,接下来将进行碰撞试验的车型里会有自主品牌车型,但其并未透露具体车型信息。

  对于碰撞后的样车,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将保留半年,以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半年后,再考虑如何处理试验样车。

  C-NCAP结果有别于实际事故

  赵航提醒消费者,任何碰撞试验的方法虽然是来自对碰撞事故的统计分析,但试验有特定条件和局限性,不能与实际交通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比。所以C-NCAP的评价结果不能简单等同于实际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伤害程度,但对于同一级别的车辆,在C-NCAP中得分高的相对而言能够为乘员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

  此外,由于重量、车身结构刚度、外形尺寸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级别的车辆在实际交通事故中受到的冲击和伤害是有差别的。因此,赵航说:“评价结果在小型车辆与大型车辆之间不具直接可比性,只有通过对同类车型或相近车型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各具体项目得分也会反映车辆的技术特点及问题。”

  同时,实际购车时,由于每一品牌、型号包括不同排量和配置的具体车型,C-NCAP只能选择和评价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产品,一方面尽量选取在市面上销售量大的车型及配置,或者选择最低或标准配置的产品,因为配置或其他方面的变化可能影响试验结果,所以正式公布的评价结果只是针对具体车型及配置。

  对于碰撞结果有可能存在与国外所做同一车型测评不一致的情况,赵航解释说,世界各国的NCAP评价结果之间都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这一方面是由于各国车辆的使用和交通事故特点不同,使得所关注和评价的重点不同,测试方法和评分规则乃至车辆选取原则都存在差别。另外,市场上销售产品的技术状况也各有特点,即使同一品牌的车型,在不同国家也可能存在产品的市场、技术策略和供货商、制造等方面的差异。”

  据称,目前通过碰撞试验的6款车均为合资企业的产品,这些车型在引入我国之前都已经在所在地做过碰撞试验,但由于只要能通过国家市场准入标准就可以在中国上市销售,所以企业可能降低了安全标准设计,C-NCAP将为这些合资企业敲响警钟。

  随着汽车业进入碰撞时代,碰撞结果慢慢成为车辆安全与否的试金石。无法顺利通过“碰撞关”的车型是否安全?尚未摆脱陆风“碰撞门”事件阴影的中国自主品牌是否会被这道门坎所束缚?一切还是未知数。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残酷的,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企业或产品将被淘汰出局是大势所趋。汽车行业的洗牌运动或将慢慢拉开序幕。

(编辑:孙凤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