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等着降价了再去加油的,前几天上班我都是倒城铁啊。不过看来没戏了,周六就去加满了。”月薪不到3000元的QQ车主小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抱怨,“女友还笑我净做白日梦!你说中国这油价怎么净在涨价上跟国际接轨啊?!”
小易的抱怨并非个例。综合各种消息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国内成品油价“同涨不同落”的愤懑由来已久。
这次小易关于油价回落的“白日梦”缘起近期的国际市场油价下跌。10月6日,纽约市场11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27美分,收于59.76美元;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27美分,收于59.76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17美分,收于59.83美元;另外,纽约商交所11月份交货的汽油期货价格当天每加仑下跌1.23美分,收于1.5042美元。但11月份交货的取暖油期货价格每加仑上涨0.20美分,收于1.6940美元。
实际上,自今年9月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总体呈下跌态势。近期纽约市场油价与7月中旬每桶78.40美元的历史最高价相比已下跌了约24%左右。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10月5日也表示,由于随着北半球冬季即将来临,取暖油需求将会上升,所以目前欧佩克不应该采取减产措施。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对欧佩克近期减产的担忧缓解,是油价小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国2001年以来形成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将参考国际成品油市场三地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现货市场价格,制定和公布不同销售地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汽油、柴油价格零售中准价,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但自2001年至今,国内油价多次上涨“与国际接轨”,仅有一次象征性下调。
引发人们对油价回落预期的消息应该是,欧佩克前代理秘书长阿德南·谢哈卜丁9月下旬曾宣称,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前代理秘书长日前表示,国际油价有可能于明年年中跌至每桶40美元左右。让这一预测具有权威色彩的背景是,他目前正在竞选欧佩克秘书长一职。
此后,国内媒体一度传出“国庆节后油价会降”以及“安抚性降价”的预期消息。但事与愿违,至今尚未见有降价的任何迹象。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曾表示,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或者更低达1至2个月中国可能会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但日前他又表示,近期中国不可能下调成品油价格。中石化在回应油价下调传闻时也声称,目前其油价折合成国际价格在57至58美元左右,仍旧低于国际价格,整体仍旧是倒挂的。与此同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炼油企业巨亏难熬”的理由又再度泛起。部分能源专家也表示类似观点,认为以当前国际油价回落来推测国内燃料油价格顺势走低还为时尚早,甚至出现安抚性降价的可能性也较低。
实际上,即便将来国际原油价格能够回落到每桶40美元左右,中国车主的用油成本也未必能够降低,因为届时政府可能会借机出台燃油税,而税率之争到现在尚无分晓。但据分析分析人士推测,燃油税实施后消费者承担的实际综合用油成本依然不容乐观,燃油经济性依然是中低端车型竞争的重要砝码之一。
“换帽”瘦身 SUV将“节食”进行到底
虽然国内油价能否“随降”之争颇为热闹,虽然消费者也大多满怀对降价的热望,但汽车厂商们对此反应却波澜不惊。
高油价时代已经来临,这一心理暗示实际上已经征服了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燃油追涨及消费税调整之后,综合市场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油耗偏低的小排量汽车销量几乎一直在稳步上升,而在同一中级车中,搭载发动机排量较低的那款总是要相对更走俏一些,而强调低油耗几乎成了所有中低端车型的共同招牌,素来被视为“油老虎”的SUV更是如此。
2003年前后,本土低端SUV曾借着“井喷”和“低油价”着实火了一把,细分消费需求又进一步刺激了更多皮卡厂商进入,部分外资品牌也纷纷将其SUV车型拿来国产抢滩。但好景不长,在“井喷时代”终结、油价持续走高、消费税调整的多重打击下,低端SUV市场经受第一轮洗牌之后,已有不少本土小品牌出局。中档SUV的日子虽然相对要好过一些,但除了降价之外,它们也不得不纷纷发动各种宣传及促销攻势应对困局。
为自己换顶“帽子”以回避对“油老虎”的联想,部分厂商打出了“CUV”的牌子。2004年欧蓝德在北京吉普国产上市之前,就给自己定制了“CUV”(Car-BasedUltilityVehicle)的帽子。根据厂商的解释,CUV车型具有类似于SUV的运动风格外型、良好的操控感和较高的通过性,同时又兼顾轿车驾乘的舒适感受和安全性保证,从而更适合在城市驾驶,它不仅对喜爱SUV的用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还俘获了部分原来打算购买轿车的用户们的眼球。欧蓝德宣传推广人士强调,最为关键的是,CUV的油耗通常是远低于传统SUV的,它们通常采用排量更小但性能更高的发动机,使这种新型SUV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而油耗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同时,对于CUV产品的动力、配置等其它方面也是十分关注的。
本土SUV厂商长城汽车也极为青睐“CUV”概念。出身皮卡厂商的长城最早嗅到了经济型SUV的商机,并以赛弗奠定了本土SUV老大的地位。消费环境变迁之后,这一“元老”车型的销量也无法摆脱下滑的命运,但长城随即又扣住了“CUV”的脉搏,目前哈弗已经替代赛弗担纲其主力车型。
如果说北京吉普和长城汽车追捧“CUV”概念不乏向圆梦轿车过渡的因素,SUV后来者奇瑞则是逆其道而行之,以此来丰富其产品线。与“CUV”相比,瑞虎NCV(New Concept Vehicle新概念轿车)“帽子”则显得有些生硬,但这也不妨碍它和哈弗一起成为本土SUV品牌的两大畅销车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表明,目前长城哈弗、奇瑞瑞虎月销量均在2200辆以上。
但无论厂商们如何绞尽脑汁炒作概念,但市场数据统计口径仍然将其归为“SUV”一类。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统计显示,今年SUV市场已连续数月一派“惨绿”,有观点认为SUV负增长颓势可能将一直要延续到明年4月份以后。据悉,9月份SUV市场同比负增长7.4%,其中一汽丰田特锐9月销量仅为22辆,与去年同比下滑89.1%,北汽福田BJ6488当月销量为38辆,同比下滑73.4%,一汽丰田陆地巡洋舰9月销量为159辆,同比下滑61.1%。
如今中国市场上各色SUV品牌已达数十个之多,中低端车型竞争尤为激烈。为挽留目标消费群体的钱包以低油耗打动人心,部分厂商曾实施小尺寸“瘦身计划”,推出搭载1.6L发动机的 “迷你型”SUV,但市场反应并不见佳:虽然油耗相对降低,但其动力性无法满足都市越野一族对“激情澎湃”的向往,而谨慎的尺寸和局促的内部空间也无法承载“高大威猛”的需求,小尺寸SUV遇冷也并不意外。
SUV厂商应对高油价“拷问”的另一举措是调整“饮食习惯”。早在2003年SUV鼎盛时节,柴油机SUV因各地“限柴”政策而纷纷增加“汽油版”车型;如今喝惯汽油的SUV又纷纷增推“柴油版”,一些原本就搭载柴油发动机的SUV更是不遗余力地宣扬柴油机的节能降耗优点。虽然柴油价格相对汽油较为便宜,但当前国产柴油品质仍有待提高,目前尚无完全拆除“限柴”政策藩篱的迹象,因此这一举措并不能力挽SUV颓势。
局部“突围”受挫,新车和降价依然是SUV无法摆脱的宿命。一些原本借着消费税调整涨价的SUV也开始由经销商暗降变为厂商直降,未曾跟风涨价的车型价格也在松动。原装进口的福特翼虎近日官方宣布降价1万,使其价格下探同级别国产SUV的价格区间,兼以邻近岁末,新车型陆续上市,年度升级版呼之欲出,近期还将可能再度引发一轮SUV价格跳水。
日前,华泰现代搭载2.7L汽油发动机和2.0L柴油发动机的圣达菲国产上市,而外形与圣达菲颇为相似的2.4L江淮瑞鹰也已小批量投放市场。虽然三菱与戴-克分手之后不再提供新车型,但北京奔驰还是自己推出了升级“实尚版”欧蓝德,并启用新生产线。与其他厂商一样,“实尚版”欧蓝德也极力宣称自己是最具燃油经济性的车型,“油耗甚至低于同排量的轿车。”此前,甚至有2.4LSUV宣称自己的实际最佳油耗只有6L。
且不论SUV能否重回花样年华,只要高油价时代存续,中低端SUV怕是惟有将“节食”进行到底了。(记者 刘金霞)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