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几番跌宕、波折之后,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终于出现定格:其品牌取名为“荣威”,蕴涵“创新殊荣、威仪四海”之意;其品牌标识定为以红、黑、金三色构成的盾形徽标,核心形象为两只站立的东方雄狮护卫着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图腾华表,图下方为品牌名称英文缩写“RW”,整体体现经典、尊贵、内蕴的气质;其发布日期则锁定2006年10月24日。
10月12日,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汽股份总裁陈虹在上海专门会见京沪部分媒体记者,为上汽自主品牌出世吹风造势,于是就出现了陈虹大话“荣威”的一幕———此“大话”之“大”,即是指大背景、大格局、大视野也。
福特收购罗孚品牌,并不影响上汽自主品牌的拓展。从品牌核心理念看,荣威与罗孚有很大差别,并不一样
陈虹:福特行使对罗孚品牌优先收购权,我们可以理解,他有这个权利。我们在收购罗孚的车型和动力组成的知识产权以后,原计划利用罗孚在欧洲的影响,比较快地拓展欧洲市场,所以提出收购罗孚品牌。其实就国内来说,我们从一开始就设想用另外一个名字,打造一个上汽的自主品牌。
上汽要打造的全新自主品牌是一个高起点、能够实现国际化的品牌。高起点体现在品牌定位就是中高端的。我们的品牌核心理念是“创新传塑经典”,把英国老牌汽车工业国家的经典传承过来,通过我们的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创新主要体现在怎么样能够契合中国市场的情况以及我们定位的中国目标消费群体。所以从品牌核心理念来看,荣威与罗孚有非常大的差别,是并不一样的。
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讲,现在国内市场竞争已经走向国际化了。国内高端细分市场目前还没有自主品牌,我们的品牌如果能够在这个细分市场成功站住脚,我们就实现了国际化的第一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世界汽车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我们中国市场上的中高端品牌也会走向世界。
从中国和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历史背景看,中国创建自主品牌的条件已经成熟。要抓住当前时机这个“窗口”,错过这个机会,可能几年以后就会失去机会
陈虹:看一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我们从50年代开始搞汽车,一开始叫凤凰牌,后来叫上海牌,还有红旗牌,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通过引进外资的技术、管理,汽车工业得到非常快的发展。1985年我们同德国大众成立上海大众合资企业时,上海汽车厂生产的上海牌轿车一年就是两三千台,那时轿车完全是官方的高级奢侈品。那时全国一年轿车产量也不过就是四五千台,而今年已经达到400万台,相差了好几个数量级。但带来的问题是,我们用了国外的技术、国外的管理,也用了人家的品牌,虽然发展很快,但真正属于中国的自主品牌相对还比较落后。
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来看,汽车工业真正称得上一个产业,是从1908年福特大批量生产开始的。虽然汽车是120年以前由欧洲发明,但欧洲的产业化却在美国之后,是福特在底特律造第一个大批量流水线工厂以后传播到欧洲后,欧洲才成为第二个产业中心。所以无论是开发、生产、营销,欧洲跟美国走的路基本都相似。欧洲汽车产业化的速度比美国晚一点,但欧洲汽车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所以品牌血统时间比较长,积淀比较深厚。
第三个世界级的汽车产业中心是在日本。日本在二次大战,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和石油危机以后开始走向世界,而且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品牌、网络、营销、制造到采购直至开发,日本汽车的业务模式与美国、欧洲相比都不同,不是重复人家走过的路,而是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他们,所以应该说比较成功。
从我们中国的情况看,发展自主品牌的条件业已开始走向成熟。一是通过过去20多年的合资合作,在经验、资金包括技术方面已经有一定积累;二是中国汽车工业还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市场竞争还不是一个稳定的格局。所以,我们特别要抓住当前时机这个“窗口”。这个“窗口”并不很长,错过这个机会,几年以后可能就会失去机会。
自主品牌不仅是一个名称问题,更重要的是支撑品牌的产业核心竞争能力。自主品牌不用“上海牌”,是因为它会使消费者在接受时受到限制
陈虹:自主品牌不光是一个名称问题,支持这个品牌的是这个产业链上的核心竞争能力,包括品牌、销售网络、开发能力、采购能力、制造能力。同时要考虑怎样在吸收、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再次创新,包括在业务模式上同原来的运作模式要有差异化。从上汽来讲,第一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自己所形成的积累;第二是要在一个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充分集成国际、国内资源来进行自主创新;第三是要探索怎样在业务模式上有所创新,使自主品牌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更关注在整个产业链上怎样提高整体竞争力。
对消费者来讲,一个产品是否受到他们欢迎,不仅看它名气有多大,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也即是对产品、服务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否有满意的结果,能否达到消费者所需要的水平,也看你总体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如何。
有人提出,上汽自主品牌为什么不用上海牌。上海牌是上汽一开始用的品牌,从感情上说,我们希望这个品牌能够延续下去。但是从我们自主品牌的定位和市场调查来看,地域性品牌会使消费者在接受时受到一定限制,所以我们把荣威作为母品牌,上海牌可能会作为某一款针对特定市场车型的子品牌。譬如,我们的新能源车就有可能叫上海牌。从内心说,我们也希望能够保留上海牌这个品牌。
也有人问,上汽自主品牌与原来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会是什么关系。可以明确地说,合资战略是我们上汽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战略的全部。合资企业的最大特点是投资双方在战略上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合资企业很难发展。所以往往会有某种折中或者调和,使双方保持高度一致。而自主品牌战略是以上汽为主的战略,而且通过实施这个战略,要使上汽能够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所以,我们在合资合作方面还会进一步扩大、加深,而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则将是坚定不移的,因为这样做能够使上汽更快地成长。
荣威的品牌核心理念是“创新传塑经典”,我们希望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而不是简单重复人家走过的路。唯有创新,才能有所超越
陈虹:荣威的第一款车,预计10月24日将在上海国际汽车城亮相。根据荣威的品牌核心理念“创新传塑经典”,这款车在罗孚75的基础上从外型到内饰都作了重大修改。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对发动机进行了升级,排放可以达到欧III、欧IV标准,功能进一步提高,油耗进一步降低,同时根据中国的路况对底盘作了全面调整,空调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转向系统也根据中国用户的习惯进行重新调整。产品将定位在中高端细分市场。从广义角度说,这个细分市场的所有产品都将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现在,细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上还有不同的用户,因此,我们也瞄准特定的用户群体,就是中产阶级阶层积极向上的这一批。
从上汽自主品牌发展的方向看,我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荣威能够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包括SUV。但一个品牌要覆盖所有细分市场难度很大,所以我们也不排除走多品牌的道路。但前提是第一个品牌一定要打造成功,在第一个品牌逐渐稳固的基础上走向多品牌。关键是看前面三年。
荣威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就是与上汽收购的韩国双龙可以最大程度共享系统效应,包括产品平台的共享,采购资源的共享,营销网络的共享,某些品牌方面效应的共享。所以,韩国双龙完全可能会利用我们自主品牌的产品,我们的自主品牌也完全可能利用双龙产品。从长远看,双龙和荣威要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可以在一个产品平台上同时开发双龙产品和荣威产品。
譬如,荣威下一款全新车型261,就采取英国、韩国和上海三地联动的方式开发的,而且这款产品的平台也会应用到韩国双龙汽车。现在英国、韩国和上海三个研发机构各有分工,以后将逐步从集成开发发展到实现全新跨越。我们自主品牌的定位是“世界为我所用”,因此要充分灵活运用国际国内资源,考虑怎样合理配置好这些资源来发展自主品牌。我们希望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而不是简单重复人家走过的路。唯有创新,才能有所超越。
荣威的市场路径是,先在国内将品牌巩固下来,然后再考虑走向海外。最终目的还是要走向国际化经营
陈虹:汽车工业是全球性的,我们应当有全球市场的概念,但荣威的生产、销售肯定先放在中国。经过两三年时间运作,这套系统能够稳定下来后再向其它地方拓展,会更加有把握。因此,本来我们计划明年年底将荣威出口欧洲,现在看来要适当作些调整。明后两年,我们将集中精力先在国内中高端市场将品牌巩固下来,然后再考虑走向海外。在这期间,我们对海外的研发公司还会加强,对海外市场也将始终保持关注,对欧洲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走向国际化经营。
下一步发展,我们首先面对的挑战就是品牌的挑战,看第一个产品能否真正被消费者认同、接受,因为在中高端细分市场的自主品牌,我们毕竟是第一家。从长远发展看,还要看我们在产业链上各个核心环节的竞争力是否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是自主品牌一旦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上去了就必须要做好。所以,认准这条路,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