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菲亚特又换帅了 “换思想”比“换人”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 14:13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轻率用人乃商场一大忌,尽管合资双方日趋尖锐的人事矛盾是南京菲亚特亟待解决的沉疴,但是“病急乱投医”地频繁换人只会让“病情”更加严重。

  尽管南京菲亚特的管理层是汽车圈里著名的“地震带”,但上任仅1年零2个月的“洋帅”马思博板凳还没坐热就要重蹈前几任老总的覆辙,仍是令人颇感意外。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已于10月12日低调上任的新老总是一位年纪较轻的英国人,曾长期从事财务工作。

  虽然近年来南京菲亚特由于业绩不佳而引发的高层震动时有发生,但是在其复兴计划正加速实施的重要关头,突然再次换帅,不仅令人费解,更折射出南京菲亚特沉疴难治的窘境。

  独断的意方

  就在一个月前,即“派朗”上市的新闻发布会上,马思博多次向记者强调,南京菲亚特股东双方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改变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中意双方合作相当融洽。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真实的情况是,虽然是合资公司,但是自从首位“洋帅”马思博上任后,南京菲亚特的经管会已完全由意方把持,高管清一色都是菲亚特方面的人,就连身负营销重任的中方管理者景伯青也只有一个“商务总监”的中层头衔。这意味着在一些事关企业长远规划和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意方拥有绝对的权威。

  南京菲亚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员工告诉记者,在马思博执掌“帅印”期间,凡是与他意见相左的人都会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被调离。熟知南京菲亚特历史的人不难理解这位意方“洋帅”的极端做法,已经在中外合资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中浪费了太多时间的菲亚特不想再继续这种无休止的争论,所以一旦掌控了合资公司的最高话语权,就索性快刀斩乱麻,把异己都排除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

  不过,菲亚特和马思博都忽略了一点,本土人才永远比外来者更懂得自己的市场。虽然拥有百年历史的菲亚特是意大利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汽车品牌,虽然其旗下的法拉利、阿尔发·罗密欧、南旗亚都是享誉海内外的豪华品牌,但是在中意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背景下,如果没有中国的本土人才在前面引路,菲亚特就只能像盲人摸象一样,永远也无法精确地把握中国市场的核心内涵,更遑论树立富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了。

  然而,合资公司发展到如今由意方独揽大权的地步,中方也有责任。毕竟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没有坚持住自己该坚持的立场不能不说是中方的一个失误。

  轻率用人埋隐患

  据记者了解,此次上任的新老总来自意大利菲亚特的印度公司,对中国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目前,南京菲亚特正面临复兴的艰难转型,他又能在这个位子坐多久,实在令人怀疑。

  近年来,南京菲亚特的发展近乎停滞,除了产品引进不及时导致产品线过于单一、销售网络管理不到位使得终端战斗力较弱以外,整体品牌规划与传播中体现出的没有章法也是症结之所在。归根结底,人事的频繁变更是导致战略规划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认,意方对中方的不信任有其历史根源,中方在用人方面的失误是意方心头难以拔除的尖刺。

  目前担任南京菲亚特商务总监一职的景伯青其实已是二度出山。2003年,在景伯青的带领下,南京菲亚特的销售团队把产销数字从前一年的2.4万辆迅速提升到3万多辆,并把2004年的产销目标制定为5万辆。可惜好景不长,上任仅1年的景伯青于2004年初“称病休假”,接力棒递到了初出茅庐者的手中。

  南京菲亚特开始尝到了轻率用人、频繁换将的恶果。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南京菲亚特当年不仅没有完成原定的计划目标,实际销量也大幅滑坡,仅达2.6万辆。

  2005年8月,当景伯青再度出山时,南京菲亚特的营销重担已几易其“主”,每个负责人在任的时间平均不超过1年。与此同时,南京菲亚特总经理的“宝座”在历经多次换人风波后,终于由首位洋帅马思博接任。本想马思博的上任能带给南京菲亚特一个相对稳定的人事环境,岂料历史再次重演。

  轻率用人乃商场一大忌,尽管合资双方日趋尖锐的人事矛盾是南京菲亚特亟待解决的沉疴,但是“病急乱投医”地频繁换人只会让“病情”更加严重。试想,整天在复杂的人事矛盾中疲于奔命的南京菲亚特怎么可能会有时间来规划营销网络、培养营销队伍、搞好品牌建设呢?

  “换思想”比“换人”重要

  提到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会两眼放光,惟有菲亚特有难以言说的痛。算起来,菲亚特进军中国市场已达7年之久,但目前仍停滞在年产销4万辆的水平,尚未达到基本的规模经济数量。对比菲亚特在欧美市场的辉煌,其中国表现足以令这个有着高贵血统的家族蒙羞。

  眼看着竞争对手不论先来后到都已在中国打下了自己的天下,菲亚特自然不会甘心轻易放手。不久前意大利总理普罗迪访华时,曾亲自到南京菲亚特参观访问,菲亚特集团董事长蒙特泽莫罗还在总理面前立下誓言:“我们将不断通过新的产品和项目,争取在2010年,产销量达到30万辆,我们要让南京菲亚特和菲亚特品牌在中国广为人知。”

  事实上,以菲亚特的产品实力,要做到这一点绰绰有余。但俗话说的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建设不到位,要想让中国消费者买账就更不容易了。

  其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人事变动也是一种纠错机制,但南京菲亚特却把“换人”当做灵丹妙药,稍有不顺就是一个“换”字,丝毫不理会“药”吃多了也会有副作用。虽然现在股东双方都已经意识到,僵持的股东关系是南京菲亚特最大的绊脚石,但是意方采取过于极端的“夺权”办法来化解这种矛盾无疑也是“治标不治本”的笨办法,也许表面看来能平息一段日子,殊不知病根早已埋入“五脏六腑”,随时有可能爆发更致命的疾患。

  对于菲亚特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换人”,而是“换思想”。失误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双方既然结成了“合资同盟”,就应该互相信任,尤其是意方不该因噎废食、盲目自大。

  环视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奋斗史,但凡出成绩的,都是本土化做得比较彻底的。什么时候菲亚特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并放下自恃高贵的身段学习如何信任中方、如何进行本土化,真正走出人事泥潭,菲亚特“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才会有在中国发挥威力的可能。本报记者 周洁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