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市疯狂背后更需理性 莫要“捧杀”奇瑞汽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 06:11  中国青年报

  尽管还需埋头苦干3个月,但2006年汽车业的丰收已成定局。自主企业中,奇瑞的业绩最为出众,1~9月,奇瑞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1万辆,比去年全年的总销量还超出两万多辆,完成今年28万辆的年度销售计划已经没有悬念。

  丰收在望,心情舒畅,大话也免不了多说几句。最近,有关奇瑞2007年的产销计划提前浮出水面,版本很多。有报道说来年奇瑞的销售目标为86.8万辆,也有报道说是60万辆,比较保守的认为是48万辆。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从各家报道来看,有奇瑞零部件供应商透露的,有奇瑞相关人士介绍的,但没有奇瑞的“官方”说法。

  从整体看,2006年的汽车市场又经历了一次“小井喷”,多数企业业绩都不错,奇瑞的表现尤为出众。相比2005年,奇瑞今年的总销量有可能增长10万辆。这个10万辆增幅是怎么获取的,一个前提是“大环境”好,市场持续热销,笑开怀的不只是奇瑞。相比奇瑞60%以上的同比增长,华晨金杯取得了近400%的同比增长,比亚迪的同比增长幅度更是高达570%多。当然,这两个企业的基数较低,销售报表便出奇的“好看”。事实上,基数不低的企业,如一汽大众,1~8月累计销量的同比增幅是87.4%,上海大众的这个指标是60.6%,一汽丰田的这个指标是98.5%。这么多企业喜获丰收,最重要的原因是碰到了好年景。

  此外,2006年奇瑞推出了6款新车,尽管销售主体还是QQ旗云,但新推出的A5系列、瑞虎都有不错的销售成绩,尤其是瑞虎,在前9个月的时间里,实现销量16945辆。奇瑞董事长尹同耀所说的“生一群孩子打群架”的经典言论得以落地。当然,奇瑞能够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品牌飞跃、品质飞跃、服务飞跃”等一系列实施得当的策略。

  在自主汽车企业中,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的背景下,奇瑞当仁不让成为一面旗帜,赢得了无数赞誉。但需要指出的,这些“狂轰乱炸”的赞誉正把奇瑞推上“神坛”。基于奇瑞良好的市场表现,“神坛”上的奇瑞承载了业界太多的期望:“超英赶美”成为中国的“通用”、“丰田”,把总销量的50%出口海外……这些目标每一条都不是三五年,甚至十年八载能完成的,但舆论却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

  赞誉奇瑞正演变成“捧杀”奇瑞。

  2006年,在诸多利好条件下,奇瑞总销量有可能增长10万辆,但2007年在28万辆的基础上再增长20万辆,甚至更多,这个目标凌空跳跃三丈怕也够不着,何况汽车市场在来年是否能够持续“井喷”,用车环境是否能够得到根本改善,都是一个未知数。

  据报道,2007年奇瑞将出口汽车10万辆,占总销量的20%,而今年1~9月,奇瑞的实际出口量是2.5万辆。有媒体报道说:“一旦奇瑞和戴姆勒·克莱斯勒的项目(奇瑞为戴·克贴牌生产小型汽车出口到美国的项目)最终谈定,包括和美国梦幻公司合作顺利,奇瑞出口销量占50%并非难事。”

  这样的结论下得多少显得轻率,是为奇瑞“摇旗呐喊”,还是将奇瑞置于尴尬之地?事实上,舆论只是旁观者,“捧杀”的初衷也不完全出于恶意。奇瑞自己更要在成功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今年初,在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的仪式上,尹同耀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奇瑞一定要做一个进攻型的企业,我非常希望先进攻,而不是防守反击,要不就不干,要不就拼命往前冲,义无反顾……总之,一定要进攻,一定要发展,不疯狂,就死亡。”

  舆论将奇瑞疯狂的一面片面放大,却忽略了尹同耀说的另一番话,他说:“骄傲和懈怠是奇瑞今天面临的危险。就像一辆汽车开到了180公里的时速你就知道它哪里松动,盛誉之下,要清醒地感受奇瑞还存在很多短板。”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调研员李万里说,奇瑞也好,吉利也好,“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步。现在这些优势企业也许没有被跨国汽车企业压制住,但有可能被我们的一片叫好声所“捧杀”,这个危险性是存在的。

  赞誉奇瑞,应该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用理性的思考帮助奇瑞走得更远,才是对自主汽车的真正支持。

  本报记者 武卫强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