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好几位汽车企业的老总与笔者聊起面对浮躁车市,企业定位的“烦恼”。
其中一位老总说,曾经用减法来计算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做客车不行,做卡车也不行,他的企业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基础。低速汽车、特种车也排除在外,算来算去就剩下乘用车了,但中、高端的MPV他做不了,若做低端则完全可能成为别人的“陪衬”。他觉得往中档轿车方向努力可能是最佳选择,但“8万元~16万元”这一区间又恰恰是目前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浮躁的车市面前,他感到很迷茫。有一位做轿车的老总说,该企业曾仓促上马一款车,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响并没有他预期的那样强烈。他感慨:面对浮躁的车市,该冷静思考一下了。
上述事例可以看出,“下一步”的迷茫,出现在很多企业当中而不仅仅是一两家企业,新车扎堆、降价赶风、某类车型的投放在某一时段成为一种风潮等,都是这种迷茫在市场上的直接表现。不可否认,很多企业是先干上汽车再说,然后再想发展,这当然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准入”制度有关,有的企业家现在能静下心来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办,毕竟这还是一种冷思考。但是,目前汽车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很多浮躁现象却说明,真正的冷思考还没有成为一种常态。
依笔者看来,不管是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整个汽车界还是表现得比较短视,希望走捷径的占了大多数。大量引进、改头换面或者扛着“模仿有理”大旗的企业,决不在少数。在商场,功利思想本无可厚非,但看看新车投放速度之快、投放集中度之高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有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有多达60多款新车上市,而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一批汽车产品公告中,又有38款新车即将推出,这种速度在全球市场可谓独一无二。中国汽车业真正发展没几年时间,哪有这么雄厚的研发实力推出这么多“新车”?真正意义上的新车又有几款?
市场的浮躁还表现在车价上,不仅虚高,而且混乱,一个月之内,各类车型降价的消息可能多达近百条,不只是月月降,甚至是天天降,头天买车第二天就后悔的事,令许多消费者深感懊恼。降价对消费者本是一件好事,但目前国内市场降价频率之高、速度之快,早已超出正常范畴,在全球其他市场也极为罕见。
此外,大大小小各种车展,你方唱罢我登台,各种场地赛、拉力赛、挑战赛包括各类加速赛、弯道赛五花八门,让人雾里看花难辨真伪。在利益争夺中,很多企业难以冷静就市、规范出牌,再加上业界的短期行为相当普遍,真正想“耐住寂寞”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从成长性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无疑是全球最具活力及增长潜力的市场,就像前文提到的几位企业老总一样,如果有更多的企业能冷静地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走,即便是冷静地想一想该如何定位,那么,调整期结束后步入正轨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作者:曾业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