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惯例难获国内消费者认同 订单制水土不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10:31  大河网-大河报

  

为避免过大的库存压力,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开始采用订单销售这种“国际惯例”来应对消费者,以减少市场动荡所带来的不可预测的风险。相反的是这种国际化惯例在国内却不被消费者看好。

  卢女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3个月前她已交了订金,却迟迟不见车的踪影,因为急着用车,她不得不找熟人退了订金,重新进行选择。事实上,对于习惯于买现货的国内消费者来说,长达3个月的等待无疑是一次“马拉松”式的考验。

  订单制

  悄然流行国内车市

  经历了价格混战和库存压力的深刻反思后,国内很多汽车主流生产企业不约而同地把国外普遍采用的订单销售模式引进国内。

  一汽丰田提出“在顾客最需要的时候,生产顾客最需要的产品”,一直采用订单式销售的方式;一汽大众的车型也实行订单制销售,厂家的供车量将根据消费者的订单量与经销商的订单而制定;上海大众于去年开始实行经销商订单制;东风标致从推出至今,就采用消费者先预订再买车。此外,广州本田、广汽丰田等厂家也都在推行订单制。在目前的国内车市中,订单销售模式可谓是风头日盛。

  “订单制销售可以有效避免汽车厂商的不良库存,减少了资金占压。”一汽轿车河南务代处的刘韬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厂家之所以推行订单制,一方面是出于成本控制考虑;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汽车厂商对于市场的预测能力。“虽然国内很多汽车厂商都在采用订单制,但订单制并不是普遍适合的销售模式,而且各汽车厂商采用的方式、目的也不尽相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像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等汽车厂家则全面推行,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控制成本;一些车产销量有限,往往也会采取订单制的方式;当然,订单制现在也成为汽车厂家在不同时期应对市场的一种策略,即作为调节供需关系的一种手段。

  订单制

  考验传统购车习惯

  与以产定销方式相比,订单生产可以在控制产量的基础上,厂家要求经销商上报订单情况,并依据订单进行生产,从而尽量保证产量不至于大大超过市场的实际需求,最大优势就是能主动控制库存。从车市的发展来看,订单生产势必成为主流营销方式。但是订单生产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目前消费者多是习惯于去汽车市场马上就能提车,而订单生产从订单反馈到厂家再到交给用户,必然会有个周期。“消费者大多是首次购车,几乎没有什么品牌忠诚度,在新车型层出不穷和频频的价格波动中,很难保证订单客户不会在等待中改变最初的选择。”一位车商坦言,“在他们的订单客户中,的确有个别退单现象,如果订单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提到现车,大多消费者都不会有这个耐心。”

  国外采取的产销订单制,是“以客户为导向”的销售模式,消费者除了可以根据经销商提供的现有产品型号购买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由选择产品的型号、规格以及配置进行订单购买。这样虽然从外表看是完全一样的车,但内部却大不相同。但目前中国车市上大部分的“订单销售”实际上是消费者在厂商指定的几款标准车型中选择一种,然后下订单。在标准车款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个性化并没有得到体现。

  对消费者而言,经销商和厂家没有给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也就是选一种既定的配置,这样的订单制销售反而影响了提车速订单制度。

  饥饿疗法制造虚假繁荣?

  在目前流行“订单制”的车市中,“订单生产”也成为一些汽车厂商的营销手段,一些汽车厂商以“订单生产”为名,刻意控制产量,制造所谓饥饿疗法,直接导致市场新车供应量不足、价格上涨。而消费者买车需要预订或排队,很难拿到现车,不法经销商便趁机加价销售现车,这样可以让消费者多掏腰包,提高利润。此外,有些汽车厂商明明库存大量车,急需清理库存,然而,消费者在下订单后,故意让消费者等上两周或者一个月再提车,造成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变味的“订单销售”不仅损伤汽车厂商的信誉,而且在车型选择日益丰富、价格弹性很大的家用轿车市场,还会损失客户,丢了市场。谈到订单制销售的实际效果,一位车商表示,在国内目前的汽车消费环境下,当产品处于供不应求时,订单制才能实行,而这个时候,往往又苦于没有现车,流失不少客户。当市场销售疲软时,订单制销售大多只能是形同虚设。

  □记者解元利

(编辑:孙凤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