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日开卖交强险(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保单的那一刻起,一批本来踌躇满志的新财险商却在为他们的前景心慌——进入交强险时代后,只是小公司的他们是找到了一条生路,还是等来了一条死路?
虽然在北京有资格经营交强险的保险商大大小小共17家,但是,人保、太平洋和平安,再加上大地保险和中华联合两家后起之秀,就占据了整个市场80%的份额。而新生的交强险更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首先,消费习惯表明,消费者更愿意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全套车险,其中包括交强险,也包括其他商业险。如果价格上无太大差异,他们更偏向规模大的公司。事实上,交强险也给了大保险商“护身符”。因为小保险商杀入市场的“杀手锏”——价格利剑早已被缴械。作为法定保险,所有保险公司须统一价格出售。
另一个因素让小保险商更加雪上加霜——交强险制度实施后,行业协会协调大的保险商结成联盟,形成内部的无责免赔机制。这种减少跑路之苦的举动会吸引更多消费者投奔大公司,但也在无形中设置了一道让小保险商禁入的“防火墙”。乐观的说法称,今年年底所有的财险商都有希望加入这个联盟。但长时间不在同一起跑线的竞争令人忧心,被大保险商抢跑后的大批弱小保险商生死未卜。
而道理很明白,更多公司的自由竞争会给消费者以实惠。如果无形中形成了大保险商事实上的“垄断”,站在另一端的消费者将变得更加弱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