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晨高层人士谈华晨1.8T轿车发动机的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09:44  中国汽车报

  日前,我国第一款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华晨1.8T轿车发动机批量投产,标志着自主品牌轿车核心技术在高端实现了突破。在此背景下,本报记者专访了华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祁玉民、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波、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赵福全。

  1.8T发动机成本肯定会降低

  《中国汽车报》:为什么在系列发动机的产品选择上,华晨首先推出1.8T发动机?

  祁玉民:早在2001年,华晨就开始和德国FEV合作。当时,华晨的领导认为,1.8T在发动机链条中处于“中场”地位,占领“中场”则可以占领市场。虽然华晨1.8T发动机排量是1.8升,但其拥有2.5升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特点非常突出。其突出特点:一是环保,达到欧Ⅳ标准;二是节能,油耗比同类产品低10%;三是动力比同类产品提高了30%左右。

  《中国汽车报》:三菱对华晨的发动机项目是否支持?

  祁玉民:在系列发动机的开发过程中,华晨没有和三菱合作。

  《中国汽车报》:华晨计划明年推出1.8T骏捷,装上1.8T发动机的骏捷还适合家用吗?

  祁玉民:华晨1.8T发动机的成本肯定比现在骏捷用的发动机高。以华晨的面包车为例,丰田发动机有丰田的价格,三菱发动机有三菱的价格,这才能形成产品的价格带。若一开始就把整车价格固定下来,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发动机的品质有了提升,整车价格不变是不可能的。

华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祁玉民

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波

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赵福全

  《中国汽车报》:除了实现发动机的批量生产以外,是否有其他降低1.8T发动机成本的办法?

  祁玉民:降低成本无外乎有两个办法:一是上批量,薄利多销,通过批量来降低单台发动机的成本,不只是整车企业降成本,而是整个零部件配套体系的成本都要降低;二就是本土化,现在这个发动机好多零件都是国外的,包括毛坯都是进口的,要实现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化,采用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零件也会降低成本。

  《中国汽车报》:将来华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是否会为其他企业配套?

  祁玉民:先内后外。华晨的发动机将来肯定要实现社会化生产,但现在产量还不大,因此首先供自己使用。当前,华晨还没有给其他企业配套的具体计划。

  《中国汽车报》:消费者比较关注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装车的耐用性。你们如何保证1.8T发动机的可靠性?

  赵福全:为了保证1.8T发动机的可靠性,华晨做了大约1万小时的台架试验。同时,1.8T发动机的装车试验里程约有50万公里。

  资金不是华晨的问题

  《中国汽车报》:华晨发动机工厂与华晨金杯汽车公司有什么样的资产关系?

  祁玉民:华晨发动机工厂是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是一个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华晨发动机工厂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将来一定会进行商业化运作,并且有可能实现资本运作。

  《中国汽车报》:据说,骏捷的定价是在成本和消费者的期望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可以说骏捷的利润还不是很高,再加上为了开发1.8T发动机而投入10亿元,华晨的资金压力一定很大,何时才能实现翻身?

  杨波:华晨的资金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华晨有很多融资渠道。翻身仗已经打响,华晨明年初一定能实现翻身。

  《中国汽车报》:前些时候祁总曾在上海表示近期有一个约15亿元的融资项目,现在进展怎么样?

  祁玉民:华晨在香港发行了可转换融资债券,为期5年,满3年的时候会有一个认购。华晨融资成功,15亿元人民币前不久已经到账。今年10月,我们将在香港有进一步的融资。

  《中国汽车报》:华晨打算如何使用这15亿元?

  祁玉民:用于偿还过去的债务和新增长项目的研发及技术改造。今年11月28日,一个两亿美金的债务到期,华晨将分两次融资偿还,还债和研发、改造同时进行,都分两步走。在研发计划中,整车项目和发动机项目都有,其中整车包括A级车和混合动力车。

  《中国汽车报》:目前华晨混合动力车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祁玉民:华晨混合动力车项目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立了项,并在做开发准备工作。

  分网销售有了初步进展

  《中国汽车报》:华晨从去年就开始进行分网销售,目前进展如何?

  杨波:华晨已经在华东地区的部分城市开始了分网销售,比如上海。分网销售主要是金杯和中华两个品牌分开,中华品牌的尊驰和骏捷也实现了分网销售,但是存在交叉,不是十分彻底。

  《中国汽车报》:分网销售有好处吗?其他地区也会进行分网销售吗?

  杨波:分网销售当然有好处。但是,企业确定是否分网销售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关系。分网销售可以使经销商资金集中,在细分市场中寻找突破。

  《中国汽车报》:分网销售取得预期效果吗?

  杨波:分网销售由于运行的时间并不长,短期并没有立即体现出威力,但是,最终的效果一定会是好的。作者:胡轶坤 朱孔源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