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不要发展自主品牌到如何发展自主品牌,国内汽车界关于自主创新的话题被引向纵深。众多观点不可谓不精辟,思想不可谓不深邃,辩论不可谓不精彩……,可每每耳闻目染之时,总有个疑问跃然纸上。请原谅笔者的愚钝,这个问题正是:人是从哪里来的?
少时不更事的时候,乡邻老人们说我是被人从田沟里捡来的,我穿着开裆裤百般疑惑?后来才知道我的生命来自我母亲;再后来从学校里得知,人类与我一样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可在西方的电影和文学中,他们又在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不信就看《圣经》,上面记载着不折不扣的事实,上帝创造出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只花费了短短的6天。
上帝创造世界只花费了6天,这便是国外宗教中的“创世论”。从三皇五帝到如今,创世论不但主导着很多西方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而且不可思议地与自然科学上的进化论共生共存,并基本上相安无事。“地球生命起源和进化是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方式进化而来,古猿进化而成为人类,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进化论中的核心内容本来与创世论相生相克完全迥异,可即使是在如今,哪怕你是科学泰斗,在进化论反击创世论上也可能难以有多大作为。
这是为什么?由此笔者的思绪总是串联到中国汽车。假如有那么一天,中国汽车果真能如人们所愿,会不会也有人回过头来发问:“中国汽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现在回答是个难题。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算起,五十多岁的中国汽车工业仍然处于蒙蒙胧胧的年代,如同人们童年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对周围的事物蒙蒙胧胧似懂非懂。其实也难怪,国内汽车界令人百般疑惑的事情很多,不只是中国人不懂,在全球市场上堪称专家的人也一样。“我们好像迷宫里的战士在打全球最激烈的战争。”曾经针对美国市场开发出“TITAN”皮卡并大获成功的日产明星中村克己用“神鬼莫测的中国迷宫”来形容当前中国的汽车市场,不久前还身为日产汽车全球市场营销部主管的吉田卫也有同感,这样的人其实还有很多。
中村克己、吉田卫如今坐阵中国,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员,且看他们如何应对难以把握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了解得远远不够,中国市场比美国复杂100倍”,“中国市场无疑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最多变的市场。现在全球的汽车企业几乎都已来到中国,引进产品、提升品牌、扩大产量、发展网络,在加上众多的自主品牌,我们好像迷宫里的战士在打全球最激烈的战争。” “我们刚到美国对美洲市场的了解也很隔膜。我们的开发人员就跑遍美国的各个州,了解美国的道路,在超市进行取样拍照,了解美国人整车整车买东西和修车人工昂贵、很多人自己修车的习惯,结果设计了巨大、壮观、结实、耐用而有日产汽车精良、可靠、极少维修的车种,在市场大获全胜。目前,我们正在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敏感度的快速反应能力。”
没有前车之鉴,毫无经验可循,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从显示的轨迹上看,中国汽车业如今只是在选择一条明确的道路。“十一五”规划提出,汽车行业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工作主线,重点是要形成和提高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和发展自主品牌,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自主创新作为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显示了我国汽车工业将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的决心,而中央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号召,则是为了替自主品牌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而中国汽车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需要一个过程。确切地说,中国汽车品牌成就的过程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不是在短短的几天中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实际生产中注重品牌形象的树立,特别是摆脱低档车的形象,既要造质量好的人们买得起的车,也要提升车的档次。
对一个个具体的企业而言,企业固然要创造出在国内市场上有竞争力,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品牌,形成有市场竞争能力的自主品牌应该是每一个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为打造自主品牌而自主研发?其实未必,也不是都有能力为之。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和世界汽车跨国集团的合资合作和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已经具备了很多有利因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他们而言,我看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更好地合资,更好地协调合资企业里中外方关系,推动合资企业尽可能国产化、带动相关产业、完善产业环境、缴纳更多税收、解决更多的就业、不断降低成本。企业个个如此则足以保证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没有“拿来”就没有那些尚无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的今天,如果盲目急躁冒进一味迎合自主开发也许会让他们丧失明天,中国汽车界还需要进化论和创世论共存,就象西方进化论和创世论依然共存一样。
(作者:新浪青年汽车论坛评论员 苏利川)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