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我国入世汽车及零部件的降税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不少想买合资品牌中高档车的消费者已在持币观望,盘算着是否买进口车比买合资车更划算。面对车市随之而来风起云涌的降价潮,忧患也越发沉重。
忧患之一:自主品牌的边缘化危机
漫长的以市场换技术之路后,合资企业开发的自主品牌依然如岩缝中的小草般艰难成长。尽管合资企业中方有着开发自主品牌的美好愿望,但在外方控制下极少成功案例。当年北京吉普巨资开发出挑战者,由于外方阻挠没有量产就是个痛心的例子,现在北京现代等合资企业开发自主品牌的努力也让人捏一把汗。眼下,合资汽车企业中外方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强势,把持了产品开发、采购配套、销售等关键部门的话语权。
民族汽车企业开发的民族品牌也远未根深叶茂。红旗虽然苦撑民族品牌大旗,但由于关键部件依赖国外技术,其市场竞争力及品牌感召力便大打折扣。君不见,红旗在公务用车领域已然被边缘化,国产奥迪等中国制造的洋品牌成为公务用车的主角。在合资洋品牌的强大阵容下,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民族品牌让人崇敬却显得势单力薄。吉利虽然聚集了各大汽车集团跳槽的精英,但与企业一同成长、黄金年华、忠诚度高的技术中坚力量尚还缺乏;奇瑞的深厚地方政府背景使其在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中迅速成长,但依然受制于人材缺乏的软肋,因而近年推出新品时屡起波澜。
可怕的是中国企业技术素质的退化。目前我国技师与高级技师所占技术工人比例不足4%,而需求至少为14%。日本工业强大的秘密武器,是被当成国宝的几千名技艺只传本公司同事的超级技师,而中国汽车业在合资风后忙于照抄,技术队伍已被荒废。如今,汽车业怀揣精湛技艺的钳工如金沙般难寻,设计人员则多在等级森严的量化管理中丧失了创造激情。缺乏以本土劳力为载体的技术优势,趋于金融化、幻想靠控股食利的中国汽车企业,最终或许会因技术空洞化而失去控股实力。
由分散到集中再到整合平衡,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已不容置疑,2006年,仅日系的丰田、本田、日产三大巨头在中国的年产量就已突破百万辆。如果用百花齐放形容中国汽车市场,民族品牌就仅是其中几朵不起眼的贫寒小花,面对的是外来富贵群芳的挤压。崇洋消费风弥漫于中国车市,诸多经销商甚至不情愿在洋品牌前加中文标识。伴随税率降低而来的进口洋品牌价格优势,在合资车身价下降同时,民族品牌被边缘化的危机将更甚。
忧患之二:民族汽车零部件业难自立
目前世界排名前20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基本都在中国建立了独资或者合资公司。在整车企业为外资把持下,合资企业采购基本封闭,核心汽车部件全为外资掌控的合资或者独资企业生产,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基本只能生产低端产品。我国居销售前5位的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技术含量均为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且基本不含电控技术。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拥有专利数量平均不到3项,而在中国投资超过5亿元的德尔福每年申请的专利就达100项。国际上对进入全球采购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采取的TS16949质量体系标准第三方认证,只有极少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能通过。当汽车底盘、车身、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关税降低后,面对整车企业全球采购的必然趋势,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饭碗必将受到更大威胁。
忧患之三:“中国制造”的廉价劳力及资源优势正在失去
在劳动力、资源及材料价格上升等压力下,上年中国汽车利润同比下降38.4%,显示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减弱。“中国制造”背后中国劳动力的卑微待遇、中国非常脆弱的环境及巨大的资源浪费已被广为关注,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消耗资源降低汽车价格越来越成为遥远的过去。10年前,中印两国换算成美元的工资水平相差无几,而现在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是印度的两倍。随着中国劳动力及资源成本的提高,外国人会觉得在中国造车不再便宜,我们会不会连“制造大国”的“桂冠”也不保了?
忧患之四:汽车经销网络被外资控制后会如何?
目前,所有外资都已在中国实现同一品牌合资车与进口车的并网销售,在汽车经销业普遍日子难过之时,收购经销网络几乎轻而易举。我国放开商业流通领域后,中国零售市场丰厚的利润强烈诱惑着外资独资意愿,目前外资已经掌控了中国许多行业的销售网络。2006年5月底,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旗下的百盛商业集团宣布以5.2亿元收购其在华合资公司百盛中方持有的44%股权,成为在华独资公司。百货之后,销售渠道为外资掌控的会不会就是汽车呢?
销售网络是产品的生命线,在外资掌控销售网络之后,如果合资车成本拼不过进口车,被挤出销售渠道的危险不是没有。那时,合资品牌的生存危机就真正来了。纳入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之中的中国汽车企业,在产业链条中可能将处于更低位置。
忧患之五:中国汽车业是否会被外资收购?
已有机械行业的前车之鉴。不久前美国卡特比勒机械集团在中国实施其扩张计划,意图是收购中国所有机械制造龙头企业,目前已经收购了山工机械40%的股份,并且在未来可以随时收购剩下的60%股份。对夏工的收购计划也正在进行。同为收购目标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宣化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公司等都正在洽谈中。专家认为,如果这些收购成功,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将被一笔抹掉,回到1890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钢铁厂之前的境地。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控制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是不少跨国公司目前在华并购战略的基本要求。装备是制造之母,机械业与汽车业唇齿相依,当中国汽车业关键设备已主要依赖进口之时,中国机械制造业为外资并购将为中国汽车业带来什么?
现代经济竞争是民族间不流血的战争,其鲜明特点就是文化先行,现代国际市场的较量与其说是产品之争,不如说是体制之争。当一个民族缺少为自由和快乐而创造的精英之时,在累死累活中就难过好日子。现在我们站在与国际巨头同一竞争平台上了,深远忧患中该做的事真的还有很多。
晨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