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税“终极目标”实现 进口车市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08:15  北京现代商报

进口车市何去何从

  随着7月1日进口关税“终极目标”实现,中国车市加入世贸组织“大考”亦宣告完成。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今年7月1日起,我国进口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28%的税率下降到25%,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这次下调将是我国今年第二次调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同时也是我国最后一次下调进口汽车关税。由于此次终极调整是渐进式的,幅度也不大,因此当年配额初放、关税始降带来的进口车“井喷”场面已成为绝唱,面对世贸组织协议有关汽车关税规定的最后一次调整机会,进口车市该何去何从?

  小幅降价平稳回归

  虽然最后一次关税下调的幅度并不大,但降价的风声还是在进口车市中躁动,消费者对关税再次下调报以较大的期望,不少消费者已开始持币观望,希望7月1日关税下调之后再出手。据调查显示,目前有接近43%的消费者认为,7月1日关税调整到位后,还有降价的可能。只有10%左右的消费者认为关税下调对购车计划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由于此前消费税上涨导致的车价上涨,近几个月进口车市已陷入低迷,而消费者对关税下调的预期使得进口车市更加冷清。

  经销商认为,此次税率的调整对进口车市影响不会太大,即使降价,也仅是对消费者心理上的一种安慰。“现在有不少客户都在等7月1日的到来,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接到任何品牌汽车厂家关于7月调价的通知。单纯从税率下调的结果来看,就算价格下调,空间也十分有限。”一位亚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进口车包括奔驰宝马丰田沃尔沃日产等都实行品牌化管理,由中国总代理统一报关,统一确定销售价格和返点,进价多少并不一定直接反映在市场上。

  业内专家也纷纷表示,同前4次关税调整相比,这次下跌的幅度最小,仅3%,因而导致的车价下跌的幅度也很小。以一辆目前售价50多万元的进口车为例,因这次关税下跌导致的价格下调幅度仅万元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分析师贾新光分析说,此次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下调对消费者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关税税率3个百分点的下调对实际车价的影响并不大,而消费者对于到底能降价多少并不知情,并由此形成消费者对进口车的新一轮持币待购。

  按照市场的一般规律,价格的调整不调整也要看当时的市场情况。实际上如今进口车价格与关税降低多少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里,成本不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供求关系才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进口车市场。6月份正是市场的淡季,加上4月份的涨价更使进口车市场凸现艰难的状况,而汽车销售利润的摊薄致使汽车经销商的竞争加剧,借关税下调,降价或许会成为最直接的博弈手段。

  豪车将成进口重点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则对记者表示,国内市场对大排量小轿车和越野车的需求不减,消费税的抑制作用不是很明显。未来,高档化、个性化、差异化,特别是进口越野车的增长仍然是进口车市场的最大亮点;进口车经营与国产车的关系就形成“品种互补,错位经营”。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进口的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同比增长80%,为8.7万辆。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从4月1日实施新消费税率开始,大排量进口车数量有所下降,但7月关税下降到位,以及人民币升值,将平抑目前涨得过快的豪华进口车价格,由于豪华车消费者都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极强的表现欲,对价格敏感度不是很高,因此大排量汽车进口增长的局面仍将长时间维持。数字显示,消费税率的调整对高端小轿车用户的影响并不是太大,4月份3升以上的小轿车共进口297辆,与3月份的234辆相比增长了27%。行家预测,此次3%的关税下调对进口车售价影响不大,今年7月后,进口车市将告别大副波动价格的状况,此后影响进口车价的最重要因素将是人民币汇率。

  国产零部件面临机遇

  此次关税下调中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相对于整车的下降幅度更大,因此业内人士分析,国外汽车企业在投放新车型的同时,强行跟进了一大批零部件企业,这对中国零部件行业的打击相当大。

  在我国去年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引导和约束下,待7月1日汽车关税到位后,整车关税为25%,零部件关税为10%,如果被认定为整车特征,仅关税环节就要多付出15%的成本。以一款售价20万元的中高档轿车为例,如果进口零部件价格占据售价的60%,按照整车特征征税,企业要多付出1.8万元成本。这恐怕是哪家企业都不愿意看到,也很难承受的。

  届时,“伪国产化”汽车将失去生存空间,大批基于高新技术平台的全球同步车型、高端车型需要在短时间内从里到外、彻头彻尾地国产化,这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市场机遇。目前,提到乘用车自主研发,人们往往会想到奇瑞、一汽、上汽、东风等整车企业。其实,与这些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些整车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因此,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利用为合资企业提供国产化零部件的机会,快速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并坚持走强强联合、自主研发的道路,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奠定扎实的零部件基础。

  国内汽车消费者受益

  事实证明,经过历次关税调整,一度被人们视作“幼稚产业”的我国汽车工业,并没有在重压下溃不成军。在与进口汽车的融合中,我国汽车工业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汽车工业坚持在引进国外汽车品牌进行国内组装生产的同时,注重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与此同时,由于开始注重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已逐渐掌握了汽车的核心生产技术,随着国产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我国汽车工业已开始尝试摆脱对国外同类型产品的依赖。

  进口汽车关税水平和市场准入门槛逐步降低的13年,随着百姓收入的提高和国产汽车的连续降价,国内市场上汽车的售价已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我国老百姓的购买能力。

  消费者普遍认为,经过历次关税的调整,对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数据表明,我国市场上部分汽车品牌的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或者更低。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价位在5万-10万元的国产车品牌多达100多个,每个品牌下所包含的车型多达10个以上。同时,部分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在我国市场上投放的车型也已实现全球同步上市。因此,可以说我国汽车消费者是关税调整后最大的受益者。

  汽车进口关税的9次调整 

  1985年以前,我国整车进口关税税率为120%-150%,后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征80%进口调节税。从1986年开始,我国将关税与进口调节税合并征收,汽油轿车排量3.0升以上进口关税税率为220%,排量3.0升以下税率为180%。该税率一直沿用了8年。在此期间,我国的进口轿车价格较国际市场高出3倍-4倍,进口零部件组装车的价格也同样高出国际价格数倍。

  1994年4月1日,我国对进口汽车关税第一次进行下调,175个汽车税目中有105个下调,税率平均降低13个百分点。排量3.0升以下的轿车关税降为110%,3.0升及以上排量的关税降为150%,各自下降了70个百分点。

  1996年,我国许诺到2000年中国关税平均税率从23%降至15%,1997年10月1日先降到17%。与此相对应,1997年10月1日,排量3.0升以下的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降到80%,3.0升以上降到100%。

  2001年1月1日,汽车关税税率再次降低,排量3.0升以下的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降到70%,3.0升及以上降到80%。

  2002年1月1日,排量3.0升以下的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降到43.8%,3.0升及以上降到50.7%。

  2003年1月1日,排量3.0升以下的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降到38.2%,3.0升及以上降到43%。

  2004年1月1日,排量3.0升以下的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降到34.2%,3.0升及以上降到37.6%。

  2005年1月1日,我国按照承诺取消了进口汽车配额许可证制度,对汽车产品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同时将进口汽车关税水平降到30%。

  2006年1月1日,我国再次将进口汽车关税税率从30%下调至28%,日历终于翻到了我国完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最后一年。

  随着2006年7月1日临近,我国进口汽车关税税率最终将在第9次调整后降至25%,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税率也将降至10%。

  田艺/制表

  进口车的价格构成

  说起进口车的价格,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便是关税,其实关税只是进口车价格中的一部分,目前国内进口车的价格主要由5部分构成,即:到岸价格、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和经销商费用,这其中,到岸价格由于涉及外汇汇率变化因此也并不是一定的。

  一般的进口车价格计算公式为:

  到岸价×(1+关税税率+消费税税率)×(1+增值税税率)+经销商费用=进口车基本价格

  按照这一计算公式,以一辆到岸价为10万元人民币、排量为1.0-2.2L的进口中级轿车为例,按照加入世贸组织前的关税水准,其销售价=10万元×(1+80%+5%)×(1+17%)+其他费用,忽略经销商费用,则为21.64万元;假定2006年,中国汽车关税降至25%,而其他价格因素不变,则同样的轿车售价为15.79万元,降价幅度为27%,平均到每年约为5%。因此,虽然关税的降低是人们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车价格最大的期待,但实际上关税对进口车价格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对购车计划的影响

  商报记者 蓝朝晖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