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奥牵手大宇国际 草根汽车企业欲拓展海外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 12:40  经济观察报

  5月30日,韩国首都首尔,前大宇集团会长金宇中坐着轮椅离开法庭。这名曾制造出无数经济奇迹的韩国元老级企业家最终获刑10年,这起韩国历史上最大的财务丑闻开始收场。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大宇集团破产前后,其麾下的大宇汽车被通用汽车联合上汽、铃木等收购而更名为通用大宇。而大宇集团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营业务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的韩国大宇国际贸易株式会社(下称“大宇国际”)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另类淘金者——它屡屡以一个贸易公司的身份,扮演起“拯救”中国草根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英雄角色。

  从吉利到吉奥

  5月24日,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吉奥”)与大宇国际在台州宣布,双方将就车型开发、营销网络、零部件进口等展开为期两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吉奥为此次合作注入2亿元人民币。

  “我们合作的是韩国大宇国际贸易株式会社,而不是大宇汽车。”吉奥汽车公司总经理蒋书彬强调。蒋书彬牵头完成了此次与大宇国际的合作。

  据报道,大宇国际将协助吉奥完成两个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与制造,并凭借其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为吉奥的新车拓展北美市场。双方合作后的第一款新车吉奥6350是一款外形与QQ和SPARK类似的微型轿车,排量估计为1.0L。SPARK的东家通用大宇曾因怀疑奇瑞QQ侵犯其原型车大宇Matiz,而将后者告上法庭。

  在SUV方面,吉奥明年还将推出代号为GA6420的一款2.0L排量的车型。蒋书彬称,这款车将是城市休闲SUV。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宇汽车的一款城市休闲SUV,即大宇Tacuma。

  事实上,在吉奥之前,吉利汽车早已先尝了螃蟹:该公司“宣称”与大宇国际历时三年合作开发的项目的一款小型车“自由舰”已经上市销售。

  为了消化大宇国际提供的技术,吉利甚至悄悄挖来了原大宇汽车的技术高管,这凸显出大宇国际和大宇汽车技术上可能存在相当的相似性。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沈奉燮正是原韩国大宇汽车主抓产品研发的副总裁,很多在中国热销的产品原型,均是在他的领导下完成的。

  谁是大宇国际?

  公开资料,大宇国际是一家在世界各地经营显示钢铁、金属、非铁制品、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用装备、电子、纺织、化学等各类产品,拥有遍布于全世界120多个海外网络系统的贸易企业,扶植那些在品质和价格方面极具竞争力而在营销上存在困难的专业企业。

  这意味着大宇国际对于国内草根汽车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国际贸易,而不在于研发。何以这家贸易公司可以帮助国内诸多汽车公司开发整车呢?

  上海一位长期从事进口车贸易的企业老总表示:“大宇国际本身并没有汽车研发的能力,汽车研发中心卖给了大宇汽车,现在也属于通用了,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企业找到这个公司。”

  他说,大宇国际在原来的大宇集团内部相当于一个销售部,有点类似于国内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负责其集团内部产品的国际贸易业务,但大宇破产之后,这些子公司分别卖给不同企业,彼此的贸易联系被削弱。

  “他们也许在大宇集团破产的乱境之中,得到了大宇汽车的一些车型的图纸和资料,现在直接拿来卖,目前很难说他们是否已经拥有这些车的知识产权。”该老总表示。

  通用汽车中国在6月2日对本报的回复中称:“2002年10月正式成立的通用大宇汽车和科技公司,拥有关于Matiz的所有技术和专利。通用汽车对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和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之间的合作不作评论。通用汽车中国对任何侵犯我们知识产权的行为都将高度关注。”

  截至发稿,本报未能联系到大宇国际相关人士。

  草根军团的算盘

  吉奥汽车公司总经理蒋书彬坦言,作为以出口为主的SUV企业,这次合作吉奥主要是借助大宇公司的国际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向海外输出汽车产品。

  在回答本报对于大宇国际的汽车研发能力的质疑时,蒋书彬解释说,“大宇国际是以贸易为主的公司,营业额每年有100多亿元,通过多年整合,已具备一套汽车开发体系,拥有自己的CES车型设计公司、塔金属模具制造公司、宇信等焊装线、夹具制造公司等。”

  他认为,借助大宇国际的技术优势,可以进一步提升吉奥汽车的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

  一直以来,浙江民营车企由于研发能力差,产品集中在经济型车,一直被视为“草根军团”。得到初步发展后,吉奥们的一个理想状态是:加紧与跨国企业的合作,甚至谋求跨国公司参股,以彻底改变自身形象,也是浙江民企正在打的如意算盘。

  从吉利汽车、奥克斯再到吉奥汽车,甚至更早些时候国内一款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微型车的图纸据传也来自于这家“大宇国际”。在嗷嗷待哺的中国本土汽车面前,大宇国际相当精明地多次贩卖它的家当,并从中收获了巨大的利益。

  “在全球汽车界抄袭和模仿的界限都是很难区分的,我们中国汽车要赶上别人,只能快速地消化国际大公司的技术,”一家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高管曾说:“关键是不要惹上官司,为此我们聘请了几十个律师专门解决一些敏感技术的法律问题。”

  大宇国际显然是个极端的特例。关于大宇国际的类似疑惑假如不能被解答,不难相信类似的纠纷将会很快重演,这是否又是急于壮大的草根车企一次“有准备”的考验呢?(本报记者 王亮 王秋凤 上海、广州报道)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