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遭逢涨价之痒 低能耗考验出租车运营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17:41  新浪汽车

  2005年全国油价5次连番调整,加上今年3月底燃油价格的再度上涨,一夜间,“油价”再次被提升为汽车圈内的风口浪尖。然而,对油价最为敏感、反应最为激烈的,当属各大城市的出租车业。为了应对高油价之痒,一些城市正在酝酿出租车提价政策。然而,提价导致出租车客源减少,司机们苦;不提价,油价涨导致司机们成本增加,也苦。出租车司机们在涨与不涨的夹缝中,两面为难。

  高油价,诱发出租车涨价

  去年,天津在油价的几番波动之后,对出租车运营价格进行了调整,起步价由过去的3公里5元调整为3公里8元。最近,北京市很可能在高油价考验下步其后尘:近日北京市将组织听证会,酝酿将出租车价格由1.6元/公里提高到1.8元/公里。与此同时,全国其他一些城市也已经开始酝酿提价行动。南昌市已经开始筹备调整出租车收费价格的听证会;上海市物价局于4月中旬举行建立“出租汽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听证会”,以落实国务院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调价方案。

  然而,运营费上涨的提议并未赢得出租车司机们的欢迎。“涨价对我们来说并非都是好事。”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告诉记者,“价格高了,客源少了,我们的收入也不会高啊。”

  出租车涨价对市民的消费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分析显示,出租车的主要消费群体停留于城市的中间收入群体,他们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十分敏感。如果出租车运价上涨,他们中间会有一部分人选择改乘其他廉价的交通工具。记者调查了解到,有1/15的人表示,如果上涨到1.8元/公里,便不会再使用出租车出行;有50%的人表示,如果出租车涨到每公里2元便会减少打车次数;一大半的人称,如果出租车涨到每公里2.2元,便很难接受了。

  客源减少更会直接导致司机们的整体收入降低。目前,北京市内出租车的空驶率已经超过50%,消费者已经完全占主动地位。如果单价再涨的话,消费者退而求其次选择其它交通工具,这对于出租车司机们便是雪上加霜。

  低油耗车运营,或可两全

  涨与不涨,这都是一个难题。若要从根本上缓解高油价对出租车行业和市民出行的两难问题,或许另辟蹊径才能寻求有效解决之道。

  一些区域性城市中的出租车公司发现,以低油耗车型投入运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油价带来的影响。有业内人士提出,“选择低油耗车型投入出租车运营,是可行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采用低油耗的出租车,既可以减少出租车司机的成本投入,也不至于将油价上涨高出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岂不是双赢的结果?

  众所皆知,大排量总是伴随着高油耗,反之,小排量的车型油耗自然也相应减少。目前,国内很多大城市的主流出租车型基本在1.6L排量以上,平均油耗在8L左右。如果按照一天跑350公里计算,油耗就将是近三十升。而如果是1.3L的小排量车型,百公里油耗以6L保守计算,一天开350公里则只需要二十一升油。也就是说,同样的路程,却可以节约近10L的油耗,折换成成本便是节省了40多元。

  出租车公司和司机们当然也会算这笔精打细算的帐。最主要的好处是,低油耗车型在减轻司机成本负担的同时,也维护了市民的利益。

  出租车市场,羚羊吃香

  业内人士的这一办法在一些城市的实践中找到了可行性。在重庆市,该市的7000多辆出租车中,几乎有90%的车型采用1.3L的长安铃木羚羊。该市一出租车公司负责人称:“羚羊的油耗低,耗油量小,对于我们出租车司机来说,可以节约很多的成本。虽然我市油价上涨了两毛钱,但多出来的这笔投入属于公司和司机可承受的范围内。”在成都市,该市原来主打的出租车型本来是捷达桑塔纳富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公司看到了高油价下大排量的劣势,转而购买小排量低油耗车型投入使用。在众多的车型选择中,耐用、皮实、空间大、性能好又节油的最佳选择便是长安铃木的羚羊。

  “我们虽然怕油价涨,却也怕政府调整运营单价。一旦价格调高,打车的人势必也会减少,我们就更没有赚头了。”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表达了他的切身感受,“羚羊这车是全铝发动机,车自重轻,匀速60公里行驶油耗才4.7升。比起我以前开的1.6排量的车来说,羚羊真的给我节约了一笔钱呢。”

  据长安铃木介绍,今年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羚羊的订单成倍增长,其中有七八成是出租车公司批量采购。长安铃木表示,将进一步优化羚羊的性能,突显“低能耗、低成本”优势,更好地为出租车市场服务。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