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三月份消费者投诉分析公示》表明,汽车陪练成了消费者投诉的一大热点。记者调查后发现,由于缺乏统一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陪练市场让怯生生的新司机时而欢喜时而忧。
鱼龙混杂
所谓陪练,即将汽车副驾位置经过改装、配置一套刹车和油门,并由专人坐在副驾位陪同练车。随着买车族的增多,瞄准“哪个新手上路不要陪练”的想法,陪练行业成了一个香饽饽,陪练市场随即风起云涌。
周末,北京二环、三环等路段上,时常见到贴有“陪练”、“实习”标志的小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北京陪练公司”后,显示结果出现了百家大大小小的陪练公司。记者调查发现,陪练公司各有千秋,其服务内容和价格更是不一。
记者拨打了其中一家陪练公司电话,接线员热情介绍说,公司拥有二十几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单车单人、价格公道,捷达车32元/小时。当记者询问,自己没有驾照能否约车时,接线员爽快答应可在练习场或郊区陪练。在随后拨打的10个电话中,有两家公司表示客户无驾照也可约车。
网上有家自称专业陪练学校的“北京雷峰汽车陪练公司”,位于西四环四季青桥附近。记者按地址来到四季青桥附近,可压根儿就找不到这家公司。周围修车行和加油站的工作人员都对记者说,他们从未听说过这样一家陪练公司。
后来,记者在北三环的一家汽车俱乐部,终于见到了陪练公司的尊容。陪练是这家汽车俱乐部的一个经营范围,而所谓俱乐部只有三个人的一个办公室、一台电脑、三部电话。两位小姐不停地打电话,询问客户陪练的时间、地点;陪练的教员则在家等待接到公司电话后,方才赶往客户约定地点。一位自称负责人的先生说,公司陪练有四个班,按不同内容分为初级班、普通班、高级班、贵宾班,一般来说他都会推荐客户上普通班,即教练在不同路段陪同驾驶,这样实务性强。不过,该公司的收费不菲,宝来车850元/10小时、捷达车750元/10小时。
四大陷阱
除了价格不一外,京城陪练市场的规矩几乎都是统一的,即不用上门交钱,电话约好陪练后,教练员主动上门找客户、收钱、签合同、上路陪练。商讨价格、约定合同之事,居然以电话、网络这种没人影的方式进行,无怪乎陪练市场会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几位在陪练中吃了苦头的消费者向记者道出了目前陪练市场存在四大陷阱。
陷阱一:低价位招揽陪练业务
陪练服务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有的陪练公司以很低的收费价格诱惑新司机,什么办“10个小时的卡送两个小时或者送四个小时”。新司机容易被低价格先骗过来,而陷入后面无法躲避的更大的陷阱。
陷阱二:缴费办卡后约不上陪练车
一些陪练限定了陪练期限,比如约10小时陪练,必须在一个月内用完陪练时间,否则陪练服务自行作废。北京邮电大学李老师拿到驾驶执照后的兴奋劲儿很快就被陪练公司收拾得烟消云散,他作为新司机向陪练公司交了钱签约后,不是约不上车,就是陪练公司提供的约车时间和自己的要求不符合,这样一拖再拖,陪练时间自行作废的苦果自己吞咽了。
陷阱三:玩文字游戏提高收费标准
陪练,顾名思义就是陪伴新司机练习。有些陪练公司对新司机玩起了文字游戏,以达到提高收费标准的目的。按照他们的解释,陪练是陪着你(新司机)练,说的更明白一些,就是新司机开车,陪练员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看着你(新司机)练。至于如何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如何安全操作那叫“培训”。新司机想要“培训”,得再交一份“培训费”。天坛医院的郝小姐最近有点烦,她与一陪练公司签订协议接受陪练服务,只知道陪练服务应该收陪练费,哪里想到陪练还要收培训费?可交钱时面对陪练一小时30元,“培训”一小时再加47元的收费标准,已经签订好服务协议的郝小姐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陷阱四:只陪不练
相当一部分曾经接受过汽车陪练服务的消费者对陪练效果不满意,而“陪坐”是他们口中说出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花钱找汽车陪练,对方却只陪着坐,不教驾驶技术”。
亟待监管
陷阱、骗子、黑陪练等词语,铺天盖地投向了陪练市场。北京市工商局宣传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指出,陪练市场的确很混乱,但政府部门无从管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也只能提醒消费者,选择汽车陪练服务时要签订服务协议,并约定服务内容、上下车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宜。
是什么原因让陪练市场变成了一块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
原来,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部颁布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中,汽车陪练没有法定的身份,因此至今也无专项标准来规范。
而且,像现在很多的行业,办公司、注册、上岗,必须有什么“合格证”、“资格证”之类的证书。交通部的有关规定,驾校的教练员必须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获得教练员证方能上岗,但是陪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种专项审批。而许多汽车陪练无资格认证就从事陪练业务,这给新手和道路交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没有法律规范外,那位工作人员还指出,管理部门至今都不知道北京市场有多少家从事陪练的公司。他说,2月15日北京市工商局启用的新版税务登记证,其最新之处在于新执照的“经营范围”只有49个字,即“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应经审批的,未获批准前不得经营;法律、法规未规定审批的,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不少陪练公司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符合49个字精神,工商局就允许经营。因此,只有在工商局接到消费者投诉时,才知道是哪家公司在从事陪练经营活动。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未来驾校培训和考试会越来越严格,但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终归跟实际有差别。陪练是一个前景非常好的行业,因此,国家应出台一些法律规定。首先应该规定驾驶员培训和驾驶员的再教育经营权由哪个部门管理,然后由主管部门根据行业的特点出台统一管理规定,从根本上治理混乱的陪练市场。而且,主管部门也可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对陪练公司的资质、服务质量、陪练价格等进行规范,接受消费者的投诉。
记者了解到,为了规范陪练市场,杭州市交通部门2003年就出台了《汽车驾驶陪驾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陪驾业主开业的技术条件、硬件设施、服务内容以及对接受陪驾服务者的资格要求等内容,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这应该对各地的陪练市场有所启迪。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