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30年代,由于会聚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人类将彻底摆脱机动车带来的重大交通事故!21世纪中叶,由于会聚技术的推广人类将彻底改变开车自驾游的传统形式,将从虚拟仿真体验中“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一切都不是天方夜谭,正如佛家所言:“世间万物兴替皆有因果”——5年前“会聚技术”概念的出现,使人类21世纪关于“行”的革命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可以这么讲:会聚技术是21世纪全球汽车产业创新的唯一战略选择,它是中国、乃至全球产业产生“会聚研发”、“会聚生产”、甚至“会聚营销”等全新观念的起始圆点!
会聚技术(NBIC)是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等4个技术领域基于纳米尺度的会聚组合,它包括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包括生物医学、遗传工程学)、信息技术(包括网络、计算、通信技术),以及认知科学(包括认知神经学);是美国商务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科技委员会等2001年12月初在华盛顿首次提出的这一概念,并以“会聚四大技术、提升人类能力”为主题进行了研讨;目前会聚技术已成为欧美之科技基本战略。
对于会聚技术(NBIC)四大领域的关联性阐述是:如果认知科学家能想到它,那么纳米科学家就能制造它,生物学家就能够应用它,信息技术专家就能监控它。在21世纪可以预计的未来、会聚技术包涵的四大领域是当前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领域,其中任何领域的排列组合集成,都将对人类产生难以预估的效能;简单讲:汇聚技术将提升人的技能、改善人类的生命与生活质量。
(一)纳米技术:会聚创新的起点
美国莱斯大学的科研小组抢在宝马汽车公司之前,发明了世界上首辆纳米汽车(※随后发明了纳米卡车——作者按),这辆全球最小的汽车长4纳米、宽3纳米,装有分子发动机,利用光能驱动,是双座4轮“汽车”,时速120纳米……它到底有多“大”呢——2万辆纳米汽车才能停满人的一根头发梢!这种“小”汽车应用的纳米发电机可以收集人体运动,肌肉收缩、血液流动时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而纳米车(纳米机器人)可进入人体的血管诊治病痛!
中国纳米技术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中国首辆采用纳米材料的汽车已在广州亮相,它的车身比一般钢板轻30%,防撞强度却可提高200%!而且同排量车节能达20%;在上海刚刚举办的纳米科技研讨会上,“纳米汽车”成为主题,涉及纳米隔热涂层,自洁汽车玻璃、高耐磨水性涂料,车内空气净化、尾气净化等16类…..但在纳米技术应用上,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走在了全球前列——除了纳米陶瓷轴承的应用外,新款C级车采用了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防划伤车漆。总之,纳米技术在汽车生产领域中将依托会聚技术彻底改变21世纪汽车的产业结构,形成汽车“会聚生产”的创新源头。
(二)生物技术——会聚创新的节点
在本周四(5月24日)日本横滨将举办“人与车技术2006”展览会,日本马自达公司将展出应用生物技术的可降解汽车内饰件,其成分中有88%是玉米!这种全新的绿色塑料耐冲击性提高了300%!耐热性提升了25%;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配置了生物塑料地板垫,而且其2015年的目标是:20%的零部件要采用生物塑料!
除了可降解新材料外,应用生物技术的生物汽车燃料多元化将成为未来生物能源的战略目标;全球生物能储量高达1.8万亿吨,相当于640亿吨石油;例如生物乙醇(酒精)燃料已在巴西、英国、德国等国家应用,中国9个省区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应用油菜籽的生物柴油将出口德国……作为石化燃料的替代能源正方兴未艾,而且创新出新的概念车,例如SAAB9-3混合动力车成为全球首款100%不用燃油、只用生物乙醇和电能的全新环保概念车。
当然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汽车指纹防盗器已从概念车向量产车进行技术平移。本世纪初,与生物燃料同时量产的就是这种汽车指纹开关点火技术与防盗技术,它是会聚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之大成的“衍生物”。
(三)信息技术——会聚创新的重点
汽车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的销售额估计在1500亿美元上下,在中国汽车电子信息技术这一细分市场上亦有3000亿人民币的市场“容量”。信息技术不再是汽车机械结构的替代,而是机电一体化的总体设计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汽车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是在能源、排放、安全等法规范畴内;据不完全统计,汽车信息技术投入平均占汽车成本的30%以上,高端车型占60%以上,一辆S级奔驰车上的传感器就多达350个;通用、戴-克、宝马、沃尔沃等企业都开发出基于信息技术的防超速、防酒后驾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而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控制与安全系统、辅助控制系统、车载通信、车载多媒体等的模块化系统集成则是提升汽车价值链的环节之一:包括汽车信息技术的“4C”(辅助设计、辅助工程、辅助工艺、辅助制造)都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升级为目标,会聚创新为保证的自主核心技术的要求。2004年后中国相关部委启动的“国家汽车计算平台”作为汽车电子信息技术专项列入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在这一领域中国汽车产业匮乏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在车载网络协议、电子标准化体系等方面都难以形成会聚开发创新的原动力。
(四)认知科学——会聚创新的热点
本文开头描绘的杜绝汽车交通意外、虚拟仿真“自驾游”都与会聚技术的认知神经学密不可分,在中国科学院评选“21世纪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十大科学技术趋势”中,就有“认知神经科学”。简单讲认识是记忆整合,是嗅觉、视觉、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的“聚合物”,生命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神经科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开智力的本质,通过基因——大脑——行为——认知,研究人类智能,用机器人替代人类工作、汽车能自动行驶、交通事故得以杜绝;尤其是人机一体后大脑植入新的“神经”,例如打开电子杂志,就可以在虚拟四维空间里“仿真试驾”任何品牌的新车,现如今的纸媒“二维试驾报告”早就成了“陈列品”!
戴-克公司与时代华纳(Time Warner)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正在进行人脑对新车的认知研究,戴-克甚至在乌尔姆大学医院设立了相关的研究中心;现在就值得中外汽车营销部门关注的是:未来10年的汽车广告设计,将推行认知神经科学的会聚技术载体,超细分的广告设计通过脑神经认知制作分众化、个性化的设计,以提高潜在客户对新车的关注度;新车营销将会聚心理学、脑科学、遗传学、生物学、数学、人类学、人工智能等N多的交叉学科成果,将“会聚营销”超细分概念引入现有汽车流通与汽车消费体系,也就是说会聚技术将在汽车产业不仅仅是带来生产环节的革命,亦将带来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全链系的革命性改变。会聚技术革命在汽车产业领域的意义在于:提升人的技能、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让会聚技术“领衔”的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方向。
(谢卫列)
[补记]会聚技术在汽车产业领域里尚鲜为人知,汇聚技术在应用(包括研发、生产、流通)领域内的“活学活用”更无人顾及,殷切希望产官学研重视会聚技术,尤其是媒体同仁能站在普及的角度关注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战略前瞻性。本文是“说明文”而不是“议论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