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销商体会生存艰难 进口车市遭外方“专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 09:29  中国经营报

  肖彩云最近一直忙着在天津市区找地方,她刚刚拿到了一个国产汽车品牌的代理权,准备在天津市建一个4S店。

  “由于没有品牌代理权,我们原来的公司虽然还做进口车,但是量已经很少。”现在,肖彩云在天津港的进口车贸易公司已经改做进口二手车。而随着去年《汽车销售品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在天津港保税区这个国内最大的进口车及零部件集散地,众多没有取得代理权的进口车经销商“转业”现象已经相当普遍。

  “总代”的逻辑

  围绕新消费税征收引发的进口车价格涨落一直是近期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在采访中记者却得到了意外的回答。“现在价格涨跌已不是问题,我们的生计才是大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进口车经销商这样告诉记者。

  “政策如飞刀,刀刀催人老”,一位进口车经销商这样形容当前进口车的“政策市”。自2004年以来,取消许可证、落地完税、进口自动登记制度等各项政策,让进口车市场进一步规范的同时,也让不少经销商体会到生存的艰难。特别是去年新汽车品牌管理办法的实行,更让他们感到“绝望”。

  据前述不愿具名的经销商称,在实施品牌管理办法以前,他们可以以国际买家的身份跟国外厂家谈判、讨价还价,然后根据国内市场情况来定价销售。但是现在,由于《办法》规定,一个品牌在国内只设立一个总代理,其他的经销商只能做总代下面的二线,因此他们失去了跟国外厂商谈判的资格。现在,国外厂家通过中国总代定出的销售价格,已经远高于国际市场。但国内经销商却无能为力。

  以丰田霸道4000为例,原来国际市场价格折算成人民币是43万元,《办法》实行后日方直接将价格调整到48万元,加上税收因素,目前价格是53万元。而这部分利润都增加在外方身上。据该人士称,今年以来,国外厂商的利润增长了50%以上,而国内经销商的利润由于被总代理控制,只够他们维持经营。“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做大做强。”一位经销商表示。

  不仅如此,消费者还要最终为外方的高额利润埋单。比如进口奔驰,原来加上税率和汇率因素,国内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实际上同国际价格基本接轨。“但是现在,与国际市场相比,消费者要比原来多付出10万元,这10万元是被国外厂家赚走了。”一位销售商说。

  另外,《办法》实行除有利于外方通过总代定价定量控制市场外,由于降低了总代引入车型的落地价格,也合理地减少交给中国政府的各项综合税率金额。一位业内人士称:“高价买车低价报税,这早已是业内的公开秘密。”

  垄断的代价

  事实上,在《办法》草稿制订期间就曾有过争论。业界最大的担心是,《办法》的实行可能会促成进口车市场外方垄断。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就是当时提出上述观点的人之一。“从实施情况看就是如此”,苏晖说,“在中国指定唯一的代理商,是国外厂家梦寐以求的事情,我们用行政手段成全了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垄断经营。”

  一位进口车经销商抱怨,《办法》实行后进口车市场成了外方的“一言堂”。国内销售商完全失去了和国外厂家谈判的资格。“现在众多销售商们都敢怒不敢言。作为销售公司我们的话语权尽失。”另一位进口车经销商气愤地表示。

  据一位进口车商称,实际上现在进口车市场,外方已经对中国市场形成了垄断经营,他可以自行通过控制中国的订货量来调剂市场。

  比如大众途锐,以前这种车可以随便订,由于车好销,利润可观,经销商纷纷加大订量,从而产生内部竞争。但《办法》实行后,德国大众不仅单方面控制了中国市场的订货量,而且还要求经销商在订途锐时要搭上其他不太畅销的车型。

  苏晖认为,政策的初衷应该是鼓励成熟的经销商发展起来,促进销售渠道有序健康发展,但现在的局面可能是政策制订者们没有想到的。(作者 杨锋磊)

(编辑:张迪)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