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3年之力,一口气携3个类别、11个系列、51个车型亮相并跻身重型卡车高端市场,东风商用车用国际化的技术和国际化的市场运作打造国际化品牌。
3年磨一剑
2006年5月18日,湖北十堰,东风商用车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大吨位重型卡车─东风天龙系列重卡正式下线。不事张扬、一向低调的童东城和他率领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在这个特定时刻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
表面上看,东风商用车此次带来的只是东风天龙的3个类别、11个系列、51个车型;在全国7个营销网点同步上市;在位于襄樊的全国最大的试车场进行4小时全封闭式试乘试驾,但是,仔细看看此举在东风商用车整体战略布局中所占的位置,相信所有的商用车厂家都难言轻松。
首先,东风商用车此次带来了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最高水平的大吨位重型系列卡车,其动力覆盖260~420ps,采用全新的关键总成,其中包括D310驾驶室、dCi11发动机、13吨单双级重型车桥,9~16挡变速箱等。
在此之前,东风的卡车产品主要是中卡和准重卡,发动机马力集中在280马力以下,此次上市的新品使东风的重卡动力向上延伸至420马力,并建立起国内商用车厂家中最完善的中重卡产品线,覆盖了宽广的动力区间和细分市场。
其次,东风天龙重卡的到来打破了传统重卡市场格局,使东风商用车向“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目标迈近一大步。从这个角度看,此次活动不能视作一次简单的拷贝,而是使东风商用车倾3年之力打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品牌初露端倪,其背后隐藏的是国际化的技术和国际化的市场运作。
“东风”品牌以实力作后盾
在东风商用车新品发布的前4天,童东城的身影闪现在东风商用车的7个营销网点里。
“我可以告诉你这几天我都干什么去了。”童东城非常坦诚地对记者说,“新车发布前,我们已经在全国7个营销网点让客户试用。”在他看来,东风商用车发布的是全球车型,不但要确保产品质量,还要确保其品牌价值。
“我们不像轿车企业那样,每次发布就只有一个品种。”说这话时,童东城的脸上有掩饰不住的自豪。他甚至比喻道:“这不是简单的继承,不是简单的上楼梯,而是一次跳跃性的继承,一次跳跃性的奔跑。东风商用车是在以实力作后盾,用实力说话。”
尽管他没有详细解读这份“实力”所代表的意义,但谁也无法否认那是在全球占据主流地位、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东风”自主品牌。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汽车品牌之一,东风甚至在与日产的合资合作中,为了不重蹈因国际合作而导致自主品牌湮灭的覆辙,经过艰难谈判,在品牌战略上,商用车继续沿用“东风”品牌,“东风”品牌得以保留和维护。
事实上,东风一直以来具有自主研发的传统,从1975年东风自主研发的第一辆“东风”牌卡车下线,30多年来,东风公司从仿造国外车型到引进、消化、吸收和形成完全自主开发能力,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商用车整车和零部件产品,锻造出“东风”这个中国商用车的名牌。
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商用车市场中赢得胜利,3年来,童东城带领他的商用车公司潜心修行,启动代号为“D310”的工程。
“D代表东风,3是2003年,10是10月份,就是说2003年10月份启动该工程,也就是我们内部说的启锚工程。”时至今日,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童东城嘴角流露出笑意。“今天,我想我能够对来自全球的朋友做个交代。”发布会上,他胸有成竹。
目前的国产重卡市场可谓群雄逐鹿,既有一汽解放的奥威和捍威、中国重汽的HOWO,又有上汽汇众的陆舰队、陕西重汽的德龙,作为后来者,东风天龙如何才能切得一块蛋糕呢?
为此,童东城开出的处方是:技术!用技术提升品质!的确,在东风天龙的身上,不但有国际合作的印迹,有当今世界先进技术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在研发过程中大量自主创新的实现:与日产柴联合开发的驾驶室;消化吸收雷诺技术的dCi11发动机;融合国际技术的东风新一代重型13吨级车桥等。
此外,据透露,为保证“天龙”的高品质,整个研发过程被划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相应的“节点”,明确该节点必须要完成的性能、质量等目标。如果完不成这些目标,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以此严控产品性能和质量目标。
当商用车企业开始陷入日益激烈的混战中,国际汽车巨头也以其强大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加速向中国汽车市场渗透时,东风商用车正凭借多年积累的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自主研发的实力,在群雄逐鹿、诸子纷争的主战场,上演一场好戏。
“全球前三”有望提前实现
作为东风有限中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风商用车的目标是,到2007年要达到中国第一, 世界前三。具体来说,2007年东风商用车要实现年生产21万辆,销售收入338亿元,营业利润超过8%,重中型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37.7%。
“如果单纯以中重型车为衡量标准,东风商用车早在2003年就达到世界前三的目标。”但是,这个结果并没有让童东城兴奋起来。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东风商用车是“大而不强”,长期游离于国际商用车的框架体系之外。
此外,从营业利润率来看,8%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果达到就表明从经营规模和经营活力上可以认为初步达到世界前三,而目前的东风商用车离这个指标还有较大差距。
但是记者在与童东城以及东风商用车普通员工交谈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他们对东风商用车自主发展、打造自主强势品牌充满了信心,并从未放弃过努力。
“实际上,我们的技术筹备工作从2002年就开始了。”童东城进一步解释说,“2000年我考察欧洲时,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我们应该上重型卡车,并且必须以当时欧洲的欧Ⅲ排放标准作为我们2007年的标准。”
“今天北京已经实现了这个标准,我们投放的产品起步就达到欧Ⅲ标准。”童东城表示,东风的CNG天然气发动机在客车上应用最大,北京市场上大部分CNG天然气发动机属于“东风制造”,在重庆、成都等地奔跑的中巴、城市客车所搭载的发动机也都属于“东风制造”,“今后,我们还会把CNG搭载到卡车上面。我们必须用中国方式来解决中国问题,而不是用世界方式来解决中国问题。”
2005年,由于受政策因素影响,重卡市场在经过前一年的高速增长后,整体下滑50%。2006年,重卡市场出现回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童东城将今年定为东风商用车的调整之年。“5·18活动之后,卡车市场销售不可能像轿车一样出现立竿见影的效应。”他冷静地分析,东风商用车全系列车型有一千多种,今年将投放40多个品种,对整个系列来说虽然微不足道,但东风的真正用意是在借此机会向国际市场迈出一大步。
“我们现在生产的是全球产品,当我经营未来区域细分市场时,某个国外市场、某个民族习惯都在我的计划之列。”童东城笑着说,打个比方,你说你是伊斯兰的,那我的车除了符合当地的基本法规之外,还要考虑伊斯兰民族的习惯。因此,再次解读“5·18”活动,童东城表现得很谦逊:“5·18不是一个结果,只是一个起步。但这个起步要求稳,要让大家感觉到你是在做事情,是在认真地替客户做市场。”
“现在我们也是按照这样来发展的。”他乐观地预测,如果按照目前东风商用车的发展势头来看,中国第三、世界前三的目标也许可能提前完成。当然,前提是“必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记者 葛帮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