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低格局亟待突破:汽车出口存在低端市场、低档车、低价格、低利润、低质量等五低格局。目前乘用车出口基本以中低档车型为主,市场也大都集中在非洲、中东、西亚及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利润则更低,2004年中国进口整车平均单价为2.82万美元,出口平均单价仅0.48万美元,税后利润更差几十倍。“中国出口产品60%-70%是替人打工的加工贸易。”一位专家这样表示。
营销渠道及服务体系是软肋:国内现代服务理念才刚刚兴起,还是一个软肋,而国外市场的消费者对非本土产品就更审慎,服务要求也往往更高。
技术、油耗、排放标准壁垒森严:国内汽车出口,还要面对国外市场严格的技术、油耗、排放等诸多标准的考验,而一些标准又往往和知识产权保护一道,成为发达国家阻挡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天然屏障,甚至成为设置非关税壁垒及阻止高新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化的一种手段。
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出口竞争力:国内汽车企业由于规模偏小、国有体制粗放管理、与全球汽车产业链衔接不够等原因,导致企业长短期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控制都存在诸多漏洞。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石油、钢铁、电力等价格的上涨,汽车生产成本正不断攀升;运输及员工工资的上涨,给汽车经营及出口带来更大压力。另一方面却要负担大量的出口开支,包括境外员工的工资及运费、关税及出口地的各种税费等。
弱品牌应对陌生市场:民族品牌还不够强大,也是造成整车出口难成气候的重要原因。相对于一些跨国公司上百年的品牌积淀,国内汽车品牌的影响力及含金量都还太低,而一些跨国品牌早已形成品牌矩阵,构成了完整的产品链条,覆盖各个细分市场。而一些国内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缺乏全局的系统性思路,品牌架构也缺乏连续性,宣传公关缺少深度和广度。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