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配件市场,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目前还远远谈不上成熟。”4月22日,在全国汽车配件市场质量工作研讨会上,一位业内人士用“青涩之果”来形容中国汽配市场的现状。
几成假劣滋生地
在一些人眼里,汽车配件市场差不多已成为假劣产品的滋生地。
“有关部门应该从源头上打击假劣产品,不然劣质汽车配件总是屡禁不绝。”全国用户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叶柏林对此深有体会。
在叶柏林看来,劣质汽配有它生存、繁衍的温床。叶柏林说:“商家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而制假、售假,车主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而购假、用假。这样就导致假劣配件在市场上供销两旺的局面,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解汽配市场现状,《财经时报》记者与京城一位车主取得了联系。“我去选购配件时,店主都会直接询问‘要原厂的还是副厂的’。”这位车主坦率地说。
所谓“原厂件”,是指主机厂生产的配套装车件:“副厂件”是指非配套厂家生产的配件。绝大多数“原厂件”的价格要高于“副厂件”,而“副厂件”中则有很多劣质配件。
对此,昆明汽车配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幼才有切身体会:“车主一般都会首选‘原厂件’。因为买主大都认为,在汽配市场买到的‘原厂件’或在特约维修站更换的‘原厂件’都与原车无异。”
而据介绍,汽配市场销售的“原厂件”,实际上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成都汽车配件代表团的一位代表举例说,某国产品牌的“三滤”配件,特约维修店是原配件,价格为40余元;综合修理厂是配套件,价格为30元左右;一些“路边店”价格仅为20元;而到了某一汽配市场,报价则低到仅8元。
“如果是合格件,这可能连原料的成本费都不够。不偷工减料,他们又怎么牟利呢?”这位代表无奈地摊开双手。
独立服务商与4S店之争
据介绍,汽车生产厂家开办的4S店正在与独立服务商互相较劲。
杨幼才告诉《财经时报》记者,在昆明一带,汽车生产厂家要建立一个4S店,圈地至少在10亩以上。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如此下去,一些实力弱小的汽配商将面临困境。
已有专家预测,国内以特许经营为主导的4S店式经销商将越来越多。4S店集整车销售、维修保养服务、配件销售及金融代理服务于一体,在很大程度上与整车厂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而与之相对应,独立汽车服务商与整车厂没有任何附属关系,个体实力上也逊色得多。这两大阵营来争夺中国的汽车服务市场,孰高孰下?
从市场份额上看,不同国家在这方面有所差异。美国独立服务商的市场份额高达70%,日本约30%,德国约40%,其他国家大多超过50%。中国目前与美国比较接近,达到70%以上。
现在这种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私人车主比例的逐步加大、汽车服务市场本身因竞争而导致的整合等因素,将可能促使独立服务市场上出现重量级的连锁经营企业。
“最有可能出现在两个细分市场上:一是汽车用品和配件业,另一个是汽车养护及快修业。”一位专业人士对《财经时报》记者分析。
但中国与国外的成熟市场大不相同。如美国前五位的连锁店数量,就占到全国所有配件销售店的40%以上。
也有既做汽车配件,又做4S店的,杨幼才就是其中一个。他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汽车厂家不遗余力推进4S营销模式,对没有实力的本土配件厂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运作模式在摸索中
不少人把配件市场看作是发财的捷径。而现在,一个新的选择正摆在汽配市场的面前:如何建立起成熟有效的运作模式?
关于汽配市场的运作模式问题,汽车业界近年来时有争论,但尚未有定论。无论是传统的3S、4S还是连锁店、连锁超市,似乎每个模式都有其可借鉴之处,也都有其难以弥补的缺陷。
“其实无论哪种运作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成熟度。”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中国的汽车配件市场,正在全面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会长霍义光认为,对于一些市场参与主体在竞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由行业的政策法规引导加以解决。
文/熊宇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