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星系重组角力 “复星、福汽联手”版升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09:34  经济观察报

  一场重组风暴正在逼近扬州最大的两家客车企业——亚星股份和亚星奔驰,他们一度是当地政府的座上宾,如今则因为各自主要股东的复杂变化而陷入尴尬境地。

  4月28日,至今仍以顾雏军为董事长的亚星股份(*ST亚星)由于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暂停上市,这是被收监的顾雏军控制的最后一家上市公司。仅相隔数条街的另一边,曾因与奔驰合资风光无限的亚星奔驰,外方股东戴-克集团借道北汽重组计划落空后,也在苦等重组下文。

  和重组相关的各方身影今年起开始相继浮现。据报道,美的、厦门金旅股东港商陈金才等近日均在和“亚星系”及扬州市相关部门密切接触,但当事人均予以否认。

  重组传言的最新版本则和近年来在整合产业资本方面颇多建树的知名民企——复星集团有关,武汉某券商人士对本报透露,复星将最终联手福汽收购亚星集团持有的亚星系股份。

  *ST亚星停牌始末

  “顾雏军被抓进去后,现在谭荣伟是一把手,这几天公司被停牌了大家心情都不大好。” 在扬州大企业林立的扬子江路,亚星股份的一位员工言语之间仍对落马富豪顾雏军心怀尊敬。他的背后是两座独立的大楼,分别是亚星客车销售公司和亚星股份的办公大楼——当地人习惯称其为“亚股”以区别亚星奔驰。

  2004年5月11日,亚星客车控股股东江苏亚星客车集团以每股3.625元将所持公司11527.25万股国家股(占公司总股本60.67%)转让给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计41786.28万元。格林柯尔由此成为亚星客车的第一大股东,公司法人代表也变更为了顾雏军。

  鉴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自2005年4月27日起,亚星客车股票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亚星客车”变更为“*ST亚星”。

  2005年,顾雏军的柯林柯尔系开始崩塌,亚星股份也受到牵连。同年8月20日,亚星股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董事姜源利用职务之便,借助扬州机电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向亚星客车支付股权转让款之际,将本应属于亚星客车的转让款6300万元,直接划转到控股股东扬州格林柯尔账户,致使亚星客车至今未回收上述款项。

  今年4月28日,*ST亚星则由于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暂停上市。至此,亚星客车的国有产权转让已被普遍理解为一次“国退民进”的失败案例。

  一位亚星集团内部人士对本报称,扬州市相关主管部门后悔当初选择了顾雏军,虽然目前不清楚是否有相关政府官员将因为此次事件接受问责,但显然相关部门在整个过程中难辞其咎。

  “政府肯定不会让那么大的厂倒闭,会派人来接管。”亚星股份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则坚持认为,扬州市国资委很可能将在近期介入到亚星股份的重组。

  上述亚星集团人士在分析亚星股份的困境时称,目前销售环节出现困难主要是由于亚星股份不愿意赊销而导致销量下滑,产品本身没有问题,当然新股东迟迟不到位也是个重要原因。

  亚-奔难题

  记者在亚星股份停车场看到,好几排的亚星牌客车在烈日下苦等买家。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车和数条街之外的亚星奔驰出厂的亚星牌客车非常相似,而惟一的不同只是制造厂家,前者是“亚星客车”,后者则标注“亚星奔驰”。

  同城的两家客车厂不仅生产标志都一样的客车产品,而且几乎在不同尺寸的车型上都存在竞争关系。同城德彼大战的结果是,两家亚星在与全国众多客车业后起新秀竞争时乏力,和同期的宇通客车和三条“金龙”(厦门金龙、厦门金旅和苏州金龙)差距逐渐扩大。

  “应该说原来的底子还是相当好的,后来一个拳头被分成三个指头打,最后是谁都打得没有力量。”亚星奔驰一位参与当初合资谈判的中方代表在回顾亚星历史时不无惋惜地说。

  他说,最多的时候,亚星集团、亚星股份、亚星奔驰三块都有工厂在生产各自的客车产品。“资金和实力被分散,很多设备重复建设,你做底盘我也做底盘,最终谁的设备都不能达到饱和。”

  本报获悉,即使在2002年汽车行业整体业绩大幅增长的情况下,*ST亚星的净利润反而同比下降了50%以上。这一切的核心在于,经过几轮演变,三家亚星的股东已经不是一家人,并且一直处于重组“悬而未决”的状态。

  和亚星股份的版本不同,当初选择扬州客车厂(亚星集团前身)并成功地在其帮助下将奔驰客车国产的戴-克集团,由于中国战略调整,必须为新的合资伙伴北汽集团和福汽集团节约出一个合资牌照,业绩已有所回升的亚星奔驰最终不得不被列入重组的名单。

  亚星奔驰公共关系和法律科经理杨德田说:“关于重组谈了一到两年了,北汽福田退出后,目前仍没有定论。”他坦陈,由于股权谈判一直没有完成,目前拥有亚星和奔驰双品牌使用权的亚星奔驰本身很难做3-5年以上的规划,而这或多或少对销售起着消极影响。

  对于多年未得到奔驰新车型投放、合资牌照价值大过其本身价值的亚星奔驰,很可能沦为外资巨头中国战略调整的又一牺牲品。

  新买家的可能性

  在美的电器和陈金才之后,亚星系重组传出最新版本。

  武汉某券商人士近日对本报称,一直未放弃进入汽车业的复星集团,目前正考虑联手福汽集团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并以合资公司名义收购亚星集团持有的亚星系股份。但目前并不清楚将收购的是亚星集团的整体资产,还是分别收购*ST亚星或者亚星奔驰两家公司的国有股权。

  “福汽急于整合亚星奔驰合资项目以解决合资牌照难题,但不愿意出钱收拾亚星的‘烂摊子’,引入复星并由复星充当实际出资人收购,是个较为合情合理的模式。”该人士表示。

  他援引国内某媒体报道称,在4月的一次发言中,福汽集团的高层也曾提到“依然欢迎与复星集团之间展开合作”。福汽曾经在收购厦门金旅(业内称小金龙)的案例中,最终挫败当时志在必得的复星集团,得到厦门金旅的实际控制权。

  该人士认为,这个重组方案得以最终实现的第一步,需要先由扬州市国资委出面接管所有亚星系的国有股份之后,再进行转让。这一步和目前显现的*ST亚星的重组轨迹基本吻合。

  上述说法遭到了复星集团负责投资管理的一位高层的否认,而截至发稿,扬州市国资委没有就此对本报做出回应。

  5月8日,记者致电亚星客车董事会秘书张榕森询问*ST亚星目前的重组情况,同样遭到拒绝。而*ST亚星证券部一位不具名女士也对重组一事闭口不谈。

  万家基金研究总监潘江对此认为:“相比市场化的重组方式,政府出面主导的行政化重组可能会不符合市场规律,这样就可能形成不公平。”

  无论花落谁家,两家亚星的一线员工目前普遍的心态则是,期望尽快完成重组,将股权动荡对于具体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挺过难关。

  种种迹象表明,交织着上市公司、合资公司股权转让的各自复杂规则,亚星系重组谈判依然在艰难推进,各方仍在角力,而这或许也只是揭开了中国众多经营不佳的汽车企业艰难重组的冰山一角。本报记者 王亮 张勇 宁华 扬州、上海报道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