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资委在3月20日颁布的文件里宣布,将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重汽?持有的100%潍坊柴油机厂(简称潍柴厂)股权划转至山东省国资委直接持有,山东省国资委将握有这两大企业100%的股权。而潍柴厂又持有潍柴动力(简称潍柴)23.53%的股权,股权划转后,潍柴动力和潍柴厂与中国重汽将不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中国重汽与潍柴彻底分道扬镳。
去年12月1日,潍柴动力与陕西重汽在西安召开联合会议,对外正式宣布停止对其母公司、最大客户——中国重汽提供发动机。
面对潍柴的做法,中国重汽毫不示弱,宣布从2006年1月起,停止向潍柴动力下放年度订单,将大部分订单转交其全资子公司杭州发动机厂。
中国重汽和潍柴动力的分家是双方矛盾激化的结果,现在分手后会造成何种局势还难以预料,目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双方的表态中了解到,双方都暂时抛开了对对方的恩怨,全力打造各自独立的产业链,但双方成为竞争对手已不可避免。
在《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除海尔外,山东省明确表示将重点扶持中国重汽、青啤、海信、澳柯玛、潍柴动力等名牌产品冲刺国际品牌。
“把中国重汽和潍柴动力分离是为了两个公司各自的需要。”山东省国资委产权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重汽集团筹备在香港整体上,同时,潍柴启动多元化的市场布局,中国重汽和潍柴动力都是山东的骨干企业,相信这两个企业会按照各自的目标良好发展,打造成山东省的知名品牌。”
双方矛盾如何激化?
在正式分手之前,中国重汽一直是潍柴动力的最大客户,每年采购潍柴发动机四五万台,占潍柴发动机销售总量的近40%,采购金约20亿元。
如此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何最终分道扬镳呢?
2005年初,中国重汽香港整体上市计划启动,由于潍柴厂是中国重汽的全资子公司,所以按中国重汽上市方案,希望将潍柴厂纳入其上市公司主体。同时因潍柴厂是潍柴动力控股股东,中国重汽希望潍柴厂所持潍柴动力股份移交中国重汽,以此增加中国重汽上市的含金量。
实际上,当初政府划拨给重汽的潍柴一直是独立发展,并且业绩卓越,中国重汽对潍柴动力的控制也是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中国重汽欲借潍柴厂持有的潍柴动力股权实现香港上市的计划遭到潍柴厂强烈反对,一旦纳入集团体系整体上市,潍柴动力的独立梦将很难再做下去了,双方的矛盾因此激化。
为尽快取得独立筹码,2005年8月,潍柴厂通过旗下潍柴动力投资有限公司收购湘火炬,从而间接控制陕西重汽,并公开表示将向整车发展,打造自己的重型汽车产业链,与中国重汽展开竞争。
2005年10月,中国重汽收回曾交由潍柴厂托管的杭州发动机厂的控制权,而中国重汽决意要收回杭发的本意,是借助杭发来对抗潍柴。
去年12月?潍柴动力正式宣布停止对中国重汽提供发动机,中国重汽也在今年1月宣布停止从潍柴动力采购发动机,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当时省国资委的意思是两家企业强强联合,打造重卡产业链,为稳定山东在机械制造业方面的霸主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潍柴动力2004年在香港上市,二者的摩擦就开始频繁起来。”山东省国资委产权处人士说,山东省国资委曾数次协调,但都无果而终。
中国重汽:潍柴断供没有影响
4月18日,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简称济南动力)成立仪式在济南新建成的发动机车间隆重举行,这是中国重汽投资近十亿元打造的专门生产中国重型发动机的生产基地。
“潍柴的断供可以说几乎没有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目前杭发的发动机产量正逐月提升,已经完全能供应中国重汽,其上个月的产量超过了5000台,随着中国重汽月产量的提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此外,随着济南动力有限公司的成立,济南发动机生产线已正式投入运营,而且成本较低。”中国重汽宣传处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了解,济南动力的年生产设计能力为10万台重型汽车发动机,在前两个月的试生产中已达到2000台的产能。
中国重汽目前有斯太尔、HOWO两大系列发动机,济南动力生产的“中国重汽牌”发动机是提升型发动机,在原斯太尔技术的基础上做了17项提升,而且在成本上有较大削减。
据中国重汽介绍,中国重汽整车累计装配潍柴发动机14万辆,分家后,售后服务都要由中国重汽来承担,潍柴撒手不管,所以新的发动机零部件能否与原先使用的潍柴发动机互换,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潍柴发动机是中国重汽在引进斯太尔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国产的,由潍柴和杭发生产,目前,‘中国重汽牌’发动机和杭发已经完全使用同一标准,而且进行了17项的提升,我们有检测数据,提升之后,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原先使用的潍柴发动机。”中国重汽负责营销工作的副总经理王文宇王文宇向记者表示。
潍柴:谋求多元发展迅速扩张
2月15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的2006年潍柴动力商务大会上,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旭光与博世中国公司总经理、经销商代表等共同启动了象征潍柴产业链的VCHINA计划模型的按钮。
潍柴原来只做重卡发动机,但谭旭光1998年上任后,提出了市场多元化的战略思路,先后开发出工程机械、船舶、发电机组等不同领域的多个新产品。
潍柴动力市场总经理张泉则向记者透露,一月份已销售各类发动机14000台,其中仅WD615单一产品的销量就超过了12000台,二月份订单已超过15000台,同比继续保持大幅增长。WD615系列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是在斯太尔WD615系列载重车用发动机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而发展创新的,现已成为工程机械的新型动力。
2005年重卡行业出现了近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令众多厂家措手不及。而潍柴依赖自己合理的市场布局,在工程机械、重型汽车、船舶及发电机组等行业已拥有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稳坐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据潍柴有关部门预测,2006年公司的工程机械发动机销售将会突破6万台,大客车发动机及船用发动机将各销售1万台,有望比去年大幅增长。
全面对垒
中国重汽有关负责人称,重汽动力公司生产的发动机目前虽然主要供集团自用,但随着济南动力的扩张及杭发产量的逐月提升,中国重汽的发动机迟早要走向市场,将来与潍柴动力的竞争不可避免。
潍柴通过湘火炬控制的陕西重汽,欲将中国重汽留下的市场份额转嫁给陕汽产业链,但是陕汽与康明斯之间又有合作生产大功率发动机的项目,这样,潍柴必须寻找新的客户,或者开拓新的市场。
目前,国内重卡发动机市场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一汽解放用大柴、锡柴,东风用康明斯发动机,那么在潍柴的争夺下,这个较为稳定的市场结构将逐渐产生变化,但是国内重卡产能过剩已成定局,潍柴及中国重汽实际都面临现实的压力。
业内人士称,随着中国重汽集团与潍柴动力隶属产权关系的结束,竞争肯定会摆上桌面。一方面潍柴重组湘火炬后上整车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在重型汽车市场上与中国重汽竞争不可避免;另外,中国重汽上马发动机,在发动机领域两军对垒亦无法回避。(实习生 倪柏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