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就是让人来学会的,学不会的那是巫术!”在4月10日的媒体见面会上,上汽汽车总经理王晓秋铿锵一语,不仅道破了汽车行业内所谓技术门槛的实质,而且展示了上汽汽车跨越这一门槛的实力与信心,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的希望。
上汽自主品牌的担纲者、上汽集团“三架马车”之一——新生的上汽汽车甫一亮相,便让人感觉面貌一新:4年时间,打造5个平台逾30款产品,价格区间覆盖6.5万元到30万元,市场覆盖国内国外,包括欧洲主流市场,将实现整车产能30万辆。如此的规划速度与雄心,足以让国人振奋,足以让任何一个国际汽车业巨头为之侧目。一下子跨越所谓的自主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下子跨越曾让业界普遍为之忧虑、困苦的所谓技术门槛,一下子在全系列产品线上与国际巨头们展开面对面的竞争,上汽何来这样的底气?
不可否认,技术障碍的确是让中国汽车工业头疼的一件大事。自主品牌产品大多在国际巨头关注点之外的边缘市场领域靠低成本打拼,盖因于此。合资企业无法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亦因于此。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关键也在于此。
上汽汽车是不是真的跨越了这个障碍呢?控股双龙,收购罗孚核心产品知识产权,18亿投资建设上汽研究院,吸纳一百多位原罗孚优秀工程师加盟。通过各种巧妙的、大手笔的运作,上汽的确拥有了不同一般的技术储备和后继研发能力。但上汽汽车敢于高开高走,凭借的不仅仅是这些。
技术全球化的今天,单纯的某个部件的技术,甚至是某个平台的技术,都不再构成一个整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除了个别前沿技术外,好的技术、好的零部件产品到处都有,花钱就可以买到。但汽车产品是几万个零件一起协调工作的高复杂度产品,如何将这些零部件集成为让人放心的、让人愉悦的、好的产品,才是体现整车企业核心技术实力的关键。
国内不乏如此的先例,某某公司的先进底盘技术、某某公司的先进发动机、某某设计院的先进外形设计,但诸多“先进”最后拼起来的却不是先进的整车。集成能力,差距之所在,真正的技术障碍之所在。
上汽具备这样的能力吗?“技术就是让人来学会的,学不会的那是巫术!”王晓秋此语恰恰点破了此迷局。通过与外方20年的合资与合作,上汽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实践,学来了技术,学来了关键性的整车集成能力。回首当初上海大众的桑塔纳2000、帕萨特领驭,上海通用的君威、君越,都是合资企业在整车集成方面技术创新的不错成果,有的产品甚至让合资方的本国研发部门都自叹弗如。“当你没有做过的时候,技术是非常难得。但做过了,不断地做,技术就是你的了,是可以学会的。”现如今,在上述项目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一批“见多识广”的上汽人,正在上汽汽车的自主品牌项目中释放他们已经学到手的“技术”。
迷局已破,方向已明,余下的依然是不变的努力、再努力,学习、再学习。相信以打造中国人拥有的国际化品牌为己任的上汽汽车决不会忽视这一点。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