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造车再遭质疑 力帆汽车欲卧薪尝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 12:00  财经时报

  企业管理、公关危机、家族式经营等这些因素,促使民营企业不断遭到质疑。尹明善则表示,企业每天都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卧薪尝胆,一定会由弱者变为强者,从失败走向成功

  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下称力帆汽车)的今天,有点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4月9日,某论坛上出现了一则醒目的帖子:“一声叹息——力帆生产线已停产。”为了求证真伪,《财经时报》记者立即致电力帆汽车掌门人尹明善。他肯定地说:“力帆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如果不相信,可以立即飞过来参观。”

  尹明善还郑重其事地告诉《财经时报》记者:“企业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卧薪尝胆,一定会由弱者变为强者,从失败走向成功。”

  对此,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企业管理、公关危机、家族式经营等这些因素,促使民营企业不断遭到质疑。”

  看来,像力帆这样的民营造车企业,在被“歧视”的同时又套上了“枷锁”。于是,各种探询的目光聚焦到其未来的发展之路上。

  丑小鸭要变天鹅

  尽管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日益放宽,但民营企业的发展总是在舆论漩涡中挣扎。力帆造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4月9日出现的帖子内容是:力帆轿车车速大于、等于80km/h的时候刹车,会出现很严重的甩尾现象,甩尾的角度大于30度;技术人员到现在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只能停止生产。并由此联想到力帆的翻车事故原因就在这里。

  对此,重庆长安销售有限公司某主管表示怀疑:“前几天我去了力帆,力帆销售公司的人士带我去看了生产线,他们正在忙着赶一批国外的订单。”

  1月20日,对力帆汽车来说是一个阴暗的日子。一篇题为《压成“柿饼”,力帆520测试发生严重事故》的文章,在力帆520上市的第二天散布在各大网站,所配的图片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对上述舆论,尹明善借“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阐述,坚信有一天力帆这只丑小鸭会变为天鹅。在尹明善的眼中,谣言是小菜一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无论谁是谁非,力帆汽车应该自己坦诚地与公众沟通,使其不扩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大多数人士坚信,力帆不仅不会在舆论中倒下,反而羽翼会更丰满。但也有声音认为,力帆汽车应尽力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独立的专家或机构、权威的媒体及消费者代表的支持,而不是自己去徒劳地解释或自擂。

  拓宽融资渠道

  尹明善向《财经时报》介绍,力帆的总资产规模(包括海内外)超过30亿元,负债率在50%左右。依此计算,力帆的净资产为15亿元左右。

  “力帆对资金的饥渴程度,要高于一般同业。”一位熟悉力帆的人士评价道,“资金需求大并不是坏事,证明力帆汽车生意做得红火。”只是,在比拼资本能力的竞争中,力帆汽车如何去融资?

  在融资渠道上,民营企业几乎寸步难行。尹明善向《财经时报》表示:“现在,开发银行已主动跟力帆汽车有接触。”融资是生存的本能,力帆汽车试图以开发银行为切入点。

  重庆一位与力帆汽车有来往的人士说:“ 银行永远是决定力帆汽车生存的上帝。尹明善将对银行的依赖,放在了筹措资金手段的第一位。”

  如果像上述人士说的那样,尹明善除了银行的依赖之外,融资道路已是末日。可据记者了解,两年前,尹明善成为西部首家发行企业债券的民营企业,入股重庆市商业银行。这已为力帆的资金筹备做了一些铺垫。

  从发行5000万企业债券到3年后如期兑换的这段时间,力帆资产额翻了一番。“力帆在一步步做大摩托车产业的同时,在证券、金融、汽车等领域也有了新动作。”尹明善说。

  此外,力帆汽车的资金筹措方式,也包括吸引股东加盟。“近段时间,已有不少大股东找上门来,商谈关于入股力帆汽车的事情。”以商业秘密为由,尹明善拒绝透露其细节。

  力帆金融证券部某负责人告诉《财经时报》记者:“力帆还有望再次发行债券,发行对象为重庆市范围的个人及机构投资者。”看来,力帆造汽车,已将通过债券方式募资当做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

  “发行债券,这对于一些融资渠道不太畅通的民营企业来讲,无疑是个喜讯。”重庆市计委有关负责人称,力帆为民营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与启示。

  令尹明善从长计议的是,力帆汽车做大后,怎样去实现上市。他对国内A股市场低迷相当失望,一再向《财经时报》记者强调:“若上市,着重考虑国外市场。”

  动员外地零部件配套

  据统计,目前重庆市仅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就有495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是作为独立产业来考虑的。”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林说。

  不过,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指出:“重庆市汽车工业的科研开发能力很薄弱,至今尚没有完全建立起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研发体系。如生产ABS、安全气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高端技术产品的能力尚不具备。”

  在黄奇帆看来,这给重庆汽车制造商的成本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30%的零部件在重庆买,70%的零部件从江浙一带运回来,”尹明善告诉《财经时报》记者。

  尹明善非常清楚,让外地零部件到重庆生产,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如果在重庆买同样的100个零部件,150元钱可以运到目的地,但是在外地,预计要300元才能运到。

  据介绍,一辆汽车都是3分总装,7分配套。行业人士指出:“重庆的零部件散、乱、差,不成规模,这也给重庆的汽车工业在成本控制上当头一棒。”看来,发展重庆汽车零部件业,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基础。

  与此相反,在数量上几乎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浙江省零部件企业,面对创品牌这个问题,似乎也没做好准备。一位浙江的人士说:“一提起中国的零部件就会想起浙江,但除了万向之外,就叫不出其他什么知名品牌了。”

  国际上,从两轮过渡到四轮的成功者不乏先例,本田、宝马、铃木、起亚都是从摩托车起家,只是后来的汽车做得更成功。“力帆也具备相似的条件,有上千万辆力帆摩托车为前提。但零部件是重中之重。”尹明善叹口气地说。

  浙江的一位汽车业人士陈虎山表示:“一些汽车企业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处于在市场上进不去、退不出的尴尬境地,这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的变化所造成的。所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尽快发展起当地的零部件十分必要。”(本报记者 熊宇家)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