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谈起中国汽车没有自主创新,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指轿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说,“这主要因为轿车与大众的消费生活更为密切,但归根结底,轿车只是汽车产业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载货车、客车基本上都是自主品牌,因此说中国汽车没有自主创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滕伯乐说,中国汽车工业有其特殊的发展背景,不同于西方国家从轿车领域开始发展汽车工业,50多年前的中国汽车工业从卡车起家,从最初完全套用苏联汽车模式到仿创结合,商用汽车领域的自主创新成绩斐然,而且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即使在轿车领域,我们也是有创新的。” 滕伯乐告诉记者,从五十年代末,中国汽车企业就开始了对轿车的开发。如一汽先后开发了 “东风牌”小轿车 “红旗牌”高级轿车,还有北京方面的“井冈山牌”、“东方红牌”汽车,上海的“凤凰牌”轿车和“上海牌”轿车,天津的“天津牌”小轿车。但这些产品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因素,并没有大批量生产。
滕伯乐认为,汽车行业并不是没有自主创新,而是后期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后续工作没有做好。他说,建立汽车行业的合资企业也是为了最终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他介绍,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国家提倡引进国外技术,采取技贸结合的方式,最终希望能达到国产化。只不过在具体的执行中,没有实现这种“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滕伯乐还提到,目前业内普遍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在自主创新方面,老企业、大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不如新兴企业、民营企业。对待这个问题,他认为,评价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能仅看其产品的出口数量、产品的更新情况,更多的还要看其产品内在的科技含量和企业机制的创新情况。他认为,毫无疑问,大型整车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还将担负更多的重任。
企业自主创新需要一个宽松的激励环境。汽车行业的产业带动面很大,国家的政策引导十分重要。滕伯乐提出,国家应该在研发、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推出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以零部件行业发展为例,他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来“重整车,轻零部件”,结果造成目前零部件企业规模小、比较分散、资金实力较小,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只能为现成的产品配套,不能在整车开发上同步进行。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既需要实现原始创新,更需要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滕伯乐引用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的话,“现在中国汽车业需要耐得住寂寞”,他表示,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汽车企业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本报记者 吕彩霞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