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三菱汽车正式入股东南汽车在福州举行签约仪式。相关领导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下面是答问实录:
提问:我想问三菱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三菱现在是处于一种比较困难的时期,我听说三菱已经在调整了全球发展战略,调整全球业务,把中国市场作为自己重要的发展战略,我想问一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在中国的具体发展战略有哪些,而且我听说你们在上海会成立一个研发中心,这个与东南汽车推广的新产品有什么样的联系?谢谢。
益子修:第一个问题,三菱汽车今后的北美市场发展的趋势,发展的方向,我们的方针并不是缩小,而是扩大北美市场,扩大的意思就是增加销售数量,除了北美市场销售以外,从今年6月份开始,在北美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往中东、东欧、俄罗斯这些国家出口来增加生产量。把北美的工厂作为一个出口基地,这个是北美市场的基本想法。
第二个问题是今年我们新闻发布的另外一个题目是在上海成立了三菱汽车独资的研究开发中心,这个主要目的还是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对三菱汽车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因此在中国国内也成立了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到目前为止,三菱汽车在美国和欧洲有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在上海成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在世界战略上是第三个研究开发中心,可以说中国对三菱汽车来说跟北美市场、欧洲市场一样重要,或者更重要的市场,因此我们决定自己成立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
提问:我是福州日报的记者,刚才听您说股权问题的时候有点奇怪,可能福汽集团占50%,这是国家政策的规定,三菱的股权是从中华这一部分剥离出来,我想东南以后的日子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补偿中华汽车的这方面的损失,是用采购还是车型引进,或者其他方面?
黄文成:第一块有减少,但是我们会做大,这次我们摆脱三菱汽车能够入主东南,我们知道他们的产品,他们的品牌,他们的技术非常好,这块会做大,做大的意思就是说,从这边就会有一些企业的效应,所以我们中华汽车不会从其他的部分,像采购的部分或者是其他的部分获取一些利益,不会,我们就把公司做好,像刚才社长讲的一样,大陆的市场很大,把饼做大才是真正的旺市,刚才说上海的研发中心,刚才有媒体朋友提到,跟东南汽车不会冲突,三菱汽车日本总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以后能够更了解大陆市场的需求,所以他对日本本地的研发会更符合我们国内的需要,所以跟东南汽车的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乐观其成。
提问:我是福建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记者,你们在中国市场上近几年的目标是多少,第二个,今天和东南携手将会在你们实现这个目标当中有哪些作用?
刘兴台:我想东南的部分,目前的状况,在这一两年的准备状况,新车的部分,我们陆陆续续推出,从今年开始每年大概有两部新车推出,今年我们希望有好的突破,有突破9万台的状况,明年的新车也在安排了,当然也有我们改型的新车,也有我们新的三菱的新车,所以说我希望在这几年中,我们会有很大的突破。我们希望我们也不敢讲太满,但是我们希望我们能在两三年内进驻国内前十名,我们现在是排第15名,我们希望在两三年内能挤进前十名的水准,再往前面发展。
黄文成:我补充说明一下,今年我们希望在国内能卖8万台,目前东南的产能有数万辆,借由这次三菱入股以后会有很多新产品,我们预计在三年内能够到达数万量的目标,谢谢。
提问:我是经济观察报的记者。我刚才听凌董事长讲到,三菱不仅有技术,有产品,他们的管理也先进,我不知道在入股之后,在管理层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三菱方面的人会不会进入到高管层。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知道东南汽车城里面有很多台湾配件商,将来这边会不有更多的日本的配件商进到配套的体系里面来?
益子修:这次三菱汽车入股东南以后,出了出资金以外,还打算派遣专门的人员,首席派遣的是负责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干部,由他们负责三菱品牌和东南品牌汽车质量的问题,然后陆续派遣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还有销售方面的,还有负责采购方面的。有关采购方面的,除了降低东南汽车的采购的成本以外,如果三菱方面在中国国内能找到质量好,价格合适的零部件的话,也可以把它作为海外的供货基地,就是零部件的基地,把它从中国返销到日本海外,也有这样的可能性。
刘兴台:我们原来带来35家的配套系统,现在大概膨胀到50家左右,我们这些配套系统这十年来的成长和现在国内的一些配套体系都是公开竞争的,所以说这一次三菱也介绍部分的一些系统过来,我们也是一样,因为在中国的系统都是公开竞争,品质面怎么样,成本面怎么样,所以说有好的系统,我们对一些配套体系,就是这个品质成本,针对这个做评价,现在跟各位报告一下目前的系统发展状况。
提问:我是车展周刊记者,我想问一下东南汽车对福建汽车工业起到什么作用,还有东南汽车从原来海峡两岸合作现在到国际合作,省政府跟省汽将对此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将来支持的力度。谢谢。
凌玉章:三菱入股东南对我们福建的汽车产业会引起深刻的变化,国际品牌直接进来,它一定会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刚才已经讲到了,由于三菱品牌进来,三菱会派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直接进驻东南,另外会带来一部分三菱配套的体系进入福建。同时,可能会引申到将来一部分配件,配套厂,在我们这里落户了以后会返销到海外去,对我们这个产业链整个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产业链的深化会产生一些深刻的影响,福建的汽车会直接走向一个国际合作的平台。不光是我们福建的汽车产业的量会提高,质在提高,档次在提高。另外销售系统也会产生影响和变化,它也会提高。相关的汽车的服务行业都会产生一些连锁的影响,这个一定会有积极的影响。对这个事情省政府非常重视,也全力支持,今天李副省长已经代表省政府做了表态了,作为福汽集团来说更是这样,我们一直在推动这件事情,而且全力支持这件事情,我们觉得从三家的合作关系,大家相处的都很好,而且有这种技术的基础,又有合作的基础,有各方面的渊源,这个合作一定会愉快,一定会成功。谢谢。
提问:大家好,我是新浪汽车的编辑。我这边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刘总经理,第一个问题是因为前一阵东南配件价格降了11%—50%,东南汽车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我想问一下和三菱合作以后,东南汽车的家会不会更有竞争力,还有它以后和三菱合作的车型会不会有竞争力的提升?在成本控制方面会做出哪些措施?第二个问题就是将要出的蓝瑟车型,东南以后会不会在这方面有一些发展的考虑。
刘兴台:关于配件的部分,我想在国内我们目前世界各国,不管是欧美、日本,博仕系统都有,也希望我们能够买到比较便宜的东西,我们维修体系给我们顾客享受配件的部分。三菱来我们还是本着这个系统,但是我们的豪华度能够跟竞争车比较,当然价格以配备系统来看看状况,所以说我想目前的状况大概是这样,我们竞争车,大概目前像伊兰特、凯越这些系统,还有海马,这些都是我们新蓝色的重点车型,目前的状况是这样子的。
关于运动性的部分,三菱的车是以运动车系著名,现在我们蓝瑟系统的底盘就是Revolution的系统,现在年轻人改装赛车的部分大部分都是我们蓝瑟系统的部分,我们本质的系统在底盘系、传动系还是以三菱的底盘系统为主力发展,当然运动性的部分,各位看到一些年轻人的特殊车型也是以蓝瑟系统来发展,目前的状况是这样。当然我们也不会说发展很少很少的,这个是跑车系列,我们还是以家庭用车,另外一个就是主管用车,比较高贵的一些系统发展的主力,大概状况是这样的。以目前东南发展的一般轿车体系部分,MPV体系,另外有部分SUV系统,大概状况是这样的。
提问:我是汽车报的记者,首先问一下东南方面,刚才我看新闻稿上讲,东南也将成为三菱在中国商用车的产销基地,我想问一下在商用车上,东南和三菱两个品牌有什么样的发展计划,在商用车上。还有一个问题问三菱方面,与东南这次合作,在三菱的全球战略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刘兴台:商用车体系的部分,各位目前都知道商用车我们现在发展中低的部分,因为载重量、马力系统都是大的非常多,CP的盈利部分从6.98万一直到7.98万,得利卡也在发展一些部分,福利卡也渐渐成为一些创业各方面的系统,当然我们另外还想继续发展比较高端的载人的部分,当然在这方面三菱也有他们原来在商用体系技术非常成熟,他们会给我们协助、帮忙。
益子修:你问的第二个问题是这次三菱入股东南在全球战略上的意义,关于这个问题,大家都预测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在不久将来会达到1000万台,一年的销售量会达到1000万台,可以说是世界上很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因此,这次三菱对东南入股,主要的目的是把东南汽车作为三菱汽车的全球性的战略性的伙伴,以后大家继续合作下去,这个是主要的目的。台湾的中华汽车已经有30多年的合作历史,也可以说是台湾的战略性的合作伙伴,这次把东南作为中国大陆的战略性的合作伙伴,这个是主要的目的。因为我们认为中国对三菱汽车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今后三菱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把中国市场也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来把开发的力量放在中国市场上,这是我们的想法。首先要考虑的是在汽车的销售量上要增加,将来也要考虑细节市场上双方的分工,跨国分工的问题也是作为将来的课题,我们还要考虑。
提问: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问一下益子修社长,听说三菱持有50%的股权,你们收购的资金是多少。还有东南现在有没有增资扩股的计划,还有没有上市的准备,如果有,准备的情况怎么样?谢谢。
益子修:您刚才问的第一个问题是美国通用把50点的股份在日本国内卖给别的单位的问题,其中现在据我们了解有三个可能性,这个三菱不是三菱汽车,而是三菱上市株式会社,这是一个可能性,还有一个日本的商社叫伊藤中商社,第三个可能性,日本比较大的银行,叫米祖河银行,其中叫三菱的并不是三菱汽车,而是三菱上市。
第二个问题,将来东南汽车增资的可能性,今后东南汽车发展下去以后,如果需要的话,我们跟其他的合作伙伴,跟其他的股东好好商量以后要决策的问题。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媒体提问就到这里结束,我们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媒体对东南汽车一如既往的关心,我们也非常感谢台上六位我们企业的高管真诚的回答,我们先请台上六位高管离席归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