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税变动燃油价上涨 车市欲将颤几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14:13  财富时报

  消费税变动 燃油价上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进一步增强消费税调节功能。这是国家对税收体制方面的一次改革,本次调整新增了针对一些奢侈品进行的税收项目,同时对一些本已征收的项目适当调整了税率,这当然也涉及到关于汽车消费税的调整。

  两方因素对车市起消极作用

  从调整税率中不难看出对于中、大排量的汽车价格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以前对这一部分产品所征收的税率只有8%,而现在针对4.0L以上车型所征收税金占到了车价的20%,整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以一辆100万的轿车为例,现在它的价格将是112万。估计厂家不会完全替消费者吸收掉这么大的差价,最终的解决方式可能是各自分担一部分,汽车价格尤其是大排量汽车价格上涨将是必然,最终涨幅多少就要看厂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了。当然也有例外之处,1.0-1.5升区间车型的税率下降了2%,这也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答复——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发展。

  恰逢消费税即将执行之际,国家发改委破于市场的压力,再次针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调整,汽油基本涨幅在4毛钱左右。这对汽车市场多少产生了些影响,主要是外界谣传汽油价格将与国际接轨,将来的汽油价格会是一个天价。对小排量市场的影响相当大,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个低端产品的4S店,有点门庭冷落的感觉,和以前的热闹景象相比反差较大,看来老百姓想开辆车还真是不容易啊。

  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对车市来说无疑都会起到消极的作用。那么这到底会对车市产生什么影响?多大影响?为此记者特地走访了一些高端和低端的4S店,来看一看究竟车市的反应到底是什么?

  两方因素造成两种不同市场

  记者首先走访了一些夏利、吉利等经销商,虽然消费税降低了2%,但好象销售人员对此并没有什么积极的反应,相反汽油价格的上涨反倒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店面里也有人看车,但看的多买的少,老百姓攒钱买辆车不容易,燃油价格是与国际接轨了,但汽车离老百姓的生活圈子又远了。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前来看车的人比以前稍有减少,实际销售数字慢慢降低,而且很多消费者会向我们抱怨油价的问题,油耗及油价成了他们买车的关键因素。虽然区区4毛钱的价格算不了什么,但就怕长计算,如果你算一下10年之后你会多花掉多少钱,那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恰好遇到一位看车的朋友,他的话颇有些伤感:现在上班地点离家有35公里左右,夫妻俩在一个单位,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准备买个两厢夏利免除路上那么辛苦,可最近油涨了,而且又有传言将来费改税会涨到八块多一升,我们两口子还是坐公车吧。确实这两口子每月支付近600元的油钱可能勉强可以,如果每月再加一倍的油钱,又有一系列其他养车费用,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受到影响,看来汽油价格的上涨对实现有车梦是个不小的阻碍。

  反之我们再来看看大排量汽车的销售情况,据法拉利的销售人员讲最近一段时间所有的车辆已经都被买家提走,之所以销售这么好完全是受消费税增加的影响,一些潜在消费者提前预支了消费,现在已经没有现货。另外来自雷克萨斯方面的消息,所有车型的价格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涨幅最大的是LX470,由原来的98万元涨到现在的115.6万元,涨幅达17.6万元,其余车型涨幅在2.7万到14万元之间。据销售人员讲这个价格也是厂家消化了一部分税金之后的价格,并没有将所有增加的税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记者在雷克萨斯展厅也见到了几位购车者,和他们闲谈,他们虽然对自己要多花几万元购买自己心仪的座驾表示出遗憾,但看表情好象这点钱并不能影响他们的购车计划。再询问起汽油价格上涨是否会影响他们购车,他们的答案很明确:无所谓。

  市场的问题让市场去调节

  再来看看国内生产厂家,广本副总付守杰在思迪上市时表示全线车型不会因为税率方面的调整而调整,原因在于思迪属于降低税率范畴产品,可以对雅阁、奥德赛的损失有一定弥补。东风本田则承受新增消费税的一半,另外一半转嫁到消费者头上,CR-V市场价格于4月1日做出调整,调整后的CR-V价格上涨3000元到5000元不等。

  北京四九城转了个大概,也没得出个结论,该买车的一样会买车,该犹豫的一样在犹豫,该等待的一样在等待。在新的税收政策实施前高端进口产品市场火了那么一下,但随后会出现至少一个月的价格周期,又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定车、等待、提车过程。反观小排量汽车虽然利好消息是有,但总体会受到汽油价格的影响,估计新一轮的价格战又将在不久之后开战。

  市场虽然受到了影响,但它总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市场的问题就让市场自己去调节。老百姓买车还是估量自己合适,你要是觉得合适就买车,不合适就不买,反正你总不掏腰包,市场会想尽办法给你让利,让你看到甜头,吸引你掏钱,看谁崩得过谁吧! (本报记者 郑炳新)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