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要看市场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16:44  中国汽车报

  专访人物: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旭

  在薛旭看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可以节省探索时间、以较低的成本极大地缩短差距,这也是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所在。虽然和集成创新一样,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进行创新,但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立足点是为了弥补差距,集成创新则是在水平相当或接近的情况下寻求超越与突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绕不过去的,没有这种方式做基础,很难达到集成创新或原始创新的程度。

  薛旭认为,合资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相对容易一些,引进来后消化吸收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到再创新阶段就困难一些,因为受到合资外方的牵制,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如一汽-大众引进捷达后推出的“捷达王”,就是合资公司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不少改进的车型。虽然这种改进多是外方主导进行的,但是中方也参与了,开始有话语权了。

  非合资的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困难则多一些,要面临技术保密、高额转让费等问题,但引进来之后如果想改进就比较容易,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没有牵制,做起来方式也灵活。国内卡车企业的不少技术最初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引进之后消化吸收做得很好,还有不少创新,像华晨金杯引进的海狮技术,中国重汽引进的斯泰尔技术。

  谈到如何评价过去汽车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绩时,薛旭表示,过去20多年中国的小轿车走的基本是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但是总体来说引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方面也有进展,惟独再创新方面比较弱。但他认为这主要是由当时的市场环境决定的,之前汽车市场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汽车企业产品都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主要精力自然都放在扩充产能上,不会花太多精力在改进创新方面下功夫。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整个行业规模上来了,导致企业之间开始真正的竞争,像“捷达王”那样的改进也多起来。

  除了市场环境方面的原因,薛旭认为还有认识方面的问题,前几年普遍认为最先进、最好的技术才算是创新,而要做到最好、最先进的创新势必要进行长时期、巨大的投入。我国的汽车企业有点被这种“高难”的创新“吓”住了,没有意识到其实最适用的技术就是最好的创新,也因此没有想到后来一些民族自主品牌创新时所采取的“土政策、土办法”。

  薛旭还表示,其实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不一定只局限于单纯的技术层面,在管理、营销方面同样可以。比如,丰田管理方式是在引进美国管理科学家们提出的质量控制理论基础上逐渐完善丰富形成的。相较于技术,国内的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创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技术是通用的,但外来的管理、营销理念方式未必适合中国具体情况,在引进学习国外的管理、营销理念方式之外有所创新对于国内企业还是比较可行的。

  对于今后如何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薛旭认为一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创造环境,为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提供条件,同时政府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积极响应,把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企业也要采取实际的行动。

  薛旭说,目前国家一提自主创新,企业便“蜂拥而上”,有喊口号的形式主义倾向,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但政策的落实情况如何,能否推动企业拿出具体行动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目前尚不明确。(记者 耿慧丽)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