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汽车消费税能否拨动车价之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09:22  解放日报

  新消费税4月1日起正式实施,已经使用10多年的汽车消费税也列入其内,它对汽车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经过旷日持久的几番论证,新的消费税政策终于一锤定音。3月20日,国家财政部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06年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包括已经使用了10多年的汽车消费税。

  按照新得税率,排量在1.0升以下的小汽车税率不变;1.0升至1.5升的税率下降2个百分点;1.5升至2.0升的税率不变;从2.0升以上,排量越大税率越高,从9%至20%不等,最高涨幅达到12%。由于汽车消费税属于价内税,向生产企业征收,因此,新汽车消费税的出台,对之最为关切的当属生产厂家。

  记者近日了解到,主要生产2.0升排量或以下产品的汽车制造企业,对新消费税的反应比较平静。北京现代公关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新消费税对北京现代销路最好的伊兰特以及2.0升排量的索纳塔影响不大。虽然新消费税使2.7升途胜、2.4升御翔和2.5升索纳塔增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但这些车型销量并不很大,因消费税调整而增加的费用,北京现代可以自行消化,因此北京现代对旗下这些大排量车型不会选择涨价。车型与北京现代大致相当的上海大众、广州本田、长安福特等企业相关人士,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相对而言,拥有大排量产品线的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大众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新税率中,4.0升(含)以上排量的轿车税率从8%增加到20%,这意味着一辆售价为72万元的新奥迪A64.2升,其成本将至少增加8万元。对此,奥迪品牌部部长肖敏说:“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对策。”

  与此同时,SUV生产厂家的反应则更为强烈。长城汽车宣传部长商玉贵表示,长城目前正在逐步把2.8升发动机装载到10万元以下的SUV上,而按照新税率标准,排量为2.8升的SUV产品消费税率将从5%上升到12%,这意味着一辆10万元的SUV成本会陡升7000元。商玉贵说,这样的成本压力,我们可能很难忍受。

  东风本田副总刘洪表示,东风本田CR-V处于2.0升至2.5升排量区间,这一区间的消费税税率调整为9%。原来SUV的税率在3%至5%,相比轿车仅1%的税率增加,SUV的税率增长了4%至6%左右,这个增幅并不算低,靠企业自己消化这部分成本,看来有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业内一些专家表示,迫于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厂家不会轻易动价格,车价普遍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目前汽车全行业的利润率水平不到5%,新政调整后,除2.0升以下轿车外,其它乘用车的税率增幅达1%至12%,MPV、SUV厂家的成本基本都要增加4%以上,如果这些厂家硬挺可能吃不消,而把主要增税额转嫁给用户又势必造成销量滑坡,因此这些汽车厂家会很为难。

  新消费税这一政策杠杆对进口汽车的价格撬动,则体现得立竿见影。由于新消费税即将实施的消息早已传开,许多消费者赶在政策实施之前提前进行消费,一下子拉动了进口车的销量增长。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汽车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8万辆,同比增长1.2倍。从市场情况看,去年年底以来大排量进口车、越野车的销量持续走高。今年1月刚买了一辆宝马760Li的张先生表示,这个时候真正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了,177万元的车,提前一个月买就可以省下20多万元。

  3月20日新消费税调整的政策公布以来,进口车价格已经开始上扬。据了解,上海部分大排量进口车售价已在一夜之间骤涨15万元;在武汉,排量2.7升的丰田普拉多已从原价43万元涨到46万元。

  福特中国有关人士举例说,像5.4升排量的林肯领航员,厂方指导价为73.8万元,如果按照新税率就得增加8.8万元。对此,该公司市场部门正在进行评估和研究,她认为这部分费用的增加,还是有可能体现在最后的产品售价上。

  相对进口车的火热,沪上众多品牌的汽车经销商则显得“笃悠悠”。一位广本经销商老总对记者分析说,新消费税其实对车市的影响并不大。从车市的实际情况看,1.0升至2.0升的汽车卖得最多,2005年上半年,这个排量区间的汽车销量占总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而这部分税率并没有变化。2.2升至2.5升的消费税只提高1%,这并不会阻碍消费者去购买这一区间的雅阁、别克等车型。至于3.0升至4.0升的汽车,只占总销量的0.26%,4.0升以上的则少之又少,愿买这种车的人对价格变动也不会很敏感。因此,针对这部分汽车提高税率,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消费者对这一政策还并不十分了解。.一些比较了解政策、又打算买进小排量车的消费者则期待进一步降价。因为根据新政策,1至1.5升排量的汽车相对原来的税收下降了2%,这样生产厂家的成本会有所下降。这些消费者期待进入4月后,这些厂家的优惠幅度能进一步提高。

  本报记者 朱君巍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