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薛旭:自主创新是压力也是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4:15  新浪汽车
薛旭:自主创新是压力也是动力

2006中国汽车论坛现场图片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中国质量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科学导报-新英才周刊主办的2006中国汽车论坛于3月15日在北京开幕,众多专家、学者及厂家领导就自主创新等问题做了精彩演讲,以下为本次论坛文字实录

  主持人:赵总给我们总结了合资企业创新面临着政治压力,自主本土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着市场压力,无论是哪个压力,对企业来说都是很难的,都是一个挑战。而且自主创新是一个百年大计,但是从十年大计做起,当然大家讲到自主创新学了一个环境,讲到了更多地看到是政策环境,是税收其它一些东西的支持,但是也需要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我想到我们一些消费者买到了不用说自主品牌的产品,甚至是合资品牌的产品都把中国的印记抠掉了,这种情况是不适宜自主品牌、自主企业的创新的,所以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还需要广大民众、民众对企业、自主创新更宽容一点,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个有利于生存的环境,是不是这个意思?

  现在再请薛教授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薛旭:刚才我们听徐总和赵总他了一下他们各自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的真实的感受,我的感觉是什么?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无外不新,无外不强。没有合资企业,我们可能在汽车技术和汽车水平上达不到像现在这样可以享受或者说可以直接地体会国际最新汽车水平的状态。应该说合资企业的发展,特别在中国市场的多品牌的相互竞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汽车至少是消费水平达到了国际标准。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过去在中国合资企业当中都是把即将淘汰的产品拿到中国销售,90年代的时候基本是这样,2000年以后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完全是把世界上最新的技术和产品拿到中国来销售。 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合资企业,在中国本土强烈的竞争的话,那么中国汽车技术的进步速度可能达不到今天这种状态。

    但是我还要说无自不强,没有自主品牌不能做得很强大,原因非常简单,在自主创新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很基本的前提,就是你要有自主的研发的权利,如果说你没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权利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资公司角度看,非常容易理解他们,并不愿意拿出很多技术在中国研发内在真实的原因,虽然我们说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为了保持国家的竞争能力,对自己的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某种程度的约束和控制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

    从外资公司本身的战略和睦表来看,控制和保有技术的相对的领导权和领先能力,保有产业的知识产权的秘密也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之下,如果说完全没有自主研发向合资品牌向外资公司挑战的话,它不会产生这样强大的动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本土的研发机构和研发的战略实施,这一点是非常实际的,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现象,在家电行业当中大量的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客观上发挥了一个强大的外资市场的挤入效应,就是中国企业在国外竞争,中国用本土劳动力生产的廉价的产品迫使跨国公司把生产线和生产条件转移到中国来,他也必须利用中国的资源进行生产,这种挤入效应非常明显。

    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大量的出口,大量地在国际市场上向跨国公司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跨国公司大可不必把更多的生产调和生产条件来利用中国的资源生产,在自主研发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自主研发没有在研究上的突破,跨国公司也不需要在中国建立多少强大的研究中心,他们只需要把自己的产品结合中国的市场略作一点改进就可以了。所以这一点上自主研发可以起到强大的对外资的推动作用,推动他们把更多的研究工作,更多的知识性的工作放在中国来进行。

  另外一点,政治环境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动力,很多合资企业说是一个压力,我觉得对合资企业的外方是压力,对合资方的中方是动力,因为客观讲技术条件上我们和外资的谈判上本身存在先天不足,如果没有政府政策性的支持或者政府在背后撑腰的话,这种谈判将变得更加困难,任何一个国家推出自主创新这样一个国家战略都是无可厚非的,尤其像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走这条路既不违反WTO的规则,也能得到社会、国际上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强大的政府做政策性的导向的话,会大大提高在合资企业当中的中方和外方谈判的能力,能够推动外方更容易地接受,把他的更多的研发工作和知识创新性的工作转移到中国的这样一种动力。

  另外我想谈的这次十一五规划也提了说自主创新有三个基本的模式:第一,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第二,集成创新,第三是原始性的创新。就汽车产业来说,我觉得引进消化吸收方面,在过去的20年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上做得还不够,如果能够围绕这样的创新有所突破的话,自主消化吸收才能达到比较合适的,达到国家预期的目标。从集成创新来说我觉得是中国自主品牌也是合资品牌创新的重大机会,在汽车的技术领域当中,我们确实看到发达国家相对领先,但是技术的差距,我觉得中国同国外的差距变得相当小了。

    99年在波士顿一个汽车营销论坛上大家有一个观点,除了21世纪依靠技术和品质拉开差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品牌会成为汽车最基本的战略,汽车体现在服务领域、方便性等方面,这些创新我觉得中国人本身有很大的优势,特别中国劳动力廉价和便宜,两会当中我与几个两会代表做了交谈,和力帆的老总谈的时候他本身做摩托车,他摩托车的服务汽车好,摩托车成本低,这样的情况下它的服务水平可以高于汽车,这给中国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就是廉价劳动力的空间,完全可以利用优势劳动力作为基础在服务领域当中创造世界第一,这是完全做得到的,因为在美国大家知道,美国劳动力很贵,现在的汽车零部件维修业,现在是汽车总成的更换,劳动力很贵的,但是在这样这个领域有突破的话,我们在服务领域创造世界第一。

    另外我们是发展中的国家,汽车产业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在集成技术应用上可以在某些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可以借助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自主创新的目标,在自主创新方面有很大的动力。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