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粮液“酒后造车”走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10:30  中国经济时报

  沉寂了两年多的五粮液这次动了“真刀真枪”,花费重金3亿在重庆生产汽车机械模具及发动机零部件。一直以来,五粮液与汽车业的关系都给人一种藕断丝连的味道,如今,它以实实在在的动作替代了曾经的神秘和沉默。所有的一切都显示:五粮液正准备择机踏入汽车业!

  “造”车臆想

  在关于五粮液“酒后造车”的热评慢慢销声匿迹的平静外表下,五粮液却从未停止圆其汽车梦的动作,卧薪尝胆只为低调,步步为营才最稳妥。

  “这个项目在集团内部操作已经有段时间了,主要由普什集团来操作。项目进展很顺利,工程目前正处于土建阶段。”五粮液集团下属普什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李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普什集团是五粮液集团先期投资3亿元于1997年成立的全资独立子公司,目前已经拥有了近20亿元的固定资产。而投资数亿元的汽模中心实际上在2002年8月就开始筹备了,它是五粮液的汽车模具中心,一直在参与汽车业方面的运作。

  据介绍,普什集团的规模与配套机器的工艺水平在全国屈指可数,而且其目标是要打造亚洲一流的模具中心。思美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2年12月就与五粮液签署协议,承诺利用其多年来在汽车模具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为五粮液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目前,它已成为重庆长安、天津丰田、成都丰田及广州本田等多家汽车企业的汽车机械模具及发动机零部件配套生产商。

  “在成立之初,公司就为酒厂生产配套模具,后来由于发展速度很快,慢慢形成了精密模具厂和大型模具厂,实力日益雄厚。早在两年前,普什公司就接到了重庆长安及日本汽车生产商的1000万元模具订单。目前公司模具生产的年产值已超过10亿元,就是因为发展势头很好所以才会追加投资。”李莉表示。

  在采访中,李莉多次强调普什模具有限公司当前所具备的实力,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满怀自信。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孝德猜测,五粮液会通过已经熟悉的模具生产,采用收购、并购的方式与强势汽车制造企业联合,多年的精耕细作,只为实现五粮液的终极目标:真正进入汽车整车业。

  “是否‘制造’整车是一件慎重的事,集团的长远战略需要高层的决策和市场的调研,现在无法下结论。”“即使真正进入整车行业也不会是集团的单打独斗,肯定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或并购来实现。”李莉言语中的诸多暗示与张孝德的猜测不谋而合,这与先前有关媒体的报道论点略有出入。

  先搭“舞台”后唱戏

  五粮液对汽车的执著可以追溯到2003年底,五粮液总裁王国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说,汽车是消费产品,市场很大。汽车业恐怕是中国经济中的最后一块大蛋糕,现在不进去,以后更难进入。“如果今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全部被外国公司瓜分掉,对我们民族工业是一个损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进入。”

  王国春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五粮液已完全具备整车的生产能力,为多余资本寻求出路是顺理成章的事。

  王国春的胸有成竹不无道理,现五粮液旗下除了普什模具有限公司,还拥有注册资金高达800万元的安民汽贸公司,它代理包括奥迪夏利等近30个品牌在四川省宜宾市的销售,在当地已具有相当的影响。

  王国春有一个梦想:在未来几年中,至少形成两三个与酒业比肩的产业。在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五粮液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投资机会。与主业相关的项目有:矿泉水、酒精、威士忌,以及塑料制品和包装印刷等。与主业不相关的有服装、电子、制药等。但是,五粮液迄今为止的多元化,除了为主业白酒做配套的塑料制品和印务外,还没有与酒业比肩的产业。

  或许汽车业将是王国春梦想实现的天堂。当年白酒利高时,猎豹、长安等汽车企业纷纷与五粮液合作贴牌生产白酒。现在,白酒行业日益萎靡,行业的成长空间逐渐狭窄,汽车业虽也遭遇竞争加剧、利润下滑的冬天,但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高增长潜力的行业。这段和汽车企业的渊源,是否会成为五粮液进军汽车业的助跑器?答案很明显。

  五粮液2004年年报显示,去年销售五粮液系列酒12.75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98亿元,净利润8.28亿元,虽然主营收入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下降,但纯利润却是增长了17.78%,全年实现每股收益0.31元。今年1月份,五粮液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利税11.3亿元,创造五粮液历史上单月销售收入30亿元、单月利税10亿元的新纪录。“五粮液”品牌价值一路直升至306.82亿元,居全国白酒制造业第一位。

  积累了雄厚的资金,逐渐完成基础平台的搭建,然后才缓步推进计划,五粮液的“造”车之路走的稳稳当当,同时还不忘腾出空隙冷眼观望行业发展态势,以防重蹈“奥克斯”覆辙。

  从未停止多元化战略

  当五粮液“造”车的旧闻重又成为新闻时,对其多元化触角伸向汽车业的利弊争论又热闹起来。有业内人士称,“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出路,“做熟悉的事情”又是多元化经营的一种方式,五粮液去“造”车还不如挑战中石油之类的能源“大佬”,去生产“酒精汽油”。目前正处于汽车行业整合、重组、淘汰弱势企业的时期,在这个多事之秋以一夫之勇冲入汽车业不仅是种冒险,甚至有些愚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易宪容认为,金融资本进入某一个行业会存在投资者对行业和整个产业的运作模式不太熟悉的情况,因此如果不自量力地对自己控股的企业指手画脚,把触角伸到经营层面,那么很多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中国汽车产业的资本运作无非是两种模式:一是金融资本通过资本运作整合汽车产业,一是产业资本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产业扩张。在各路资本鏖战汽车业的背景下,产业与资本相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金融资本不可避免地带有投机性,它更喜欢快速致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资本运作进入汽车业的资本就出现了投机冒进、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等先天弱点。”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韩复龄称。

  “汽车行业本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双密集型的产业,只有兼备雄厚的技术储备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才能保持恒久的优势,也更有持久作战的本钱。”韩复龄笑称。然而,汽车行业已经快速进入激烈竞争阶段,行业的利润边界也开始变得相对狭窄。此时,技术实力就成为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竞争要素,而在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以及行业标准的设定、升级等方面,汽车行业更是壁垒森严,新进入企业在磨合、跳跃过程中将遭遇难以想象的阻碍。

  在采访过程中,多数人仍然表示支持五粮液的欲“造”车之举。

  “一个企业想要走持续的发展道路,单一的赢利模式必显薄弱。从企业战略角度说,企业要做好一项业务,只要具备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就有成功的希望。就目前五粮液的企业状况看,是到了积极拓展新事业领域的时候了。”张孝德说。“多元化是任何一个国际型大企业都会走的道路,时机和行业的选择将决定其决策的成功与失败。但如果五粮液涉足汽车行业仅仅是看到其高利润的表面现象,那么必定是带有盲目性和冒险性。”

  “把握行业优势,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运作。虽然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理论上通过资本可以控制很多产业,但是也要对自身的优势进行恰当的评估,寻找的投资对象一定要有和自己互补的因素在里面,资本进入实业不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只会一败涂地。”易宪容称。

  外行踏入某个技术门槛较高的领域,受业界质疑在所难免。但回头看看当初的吉利等汽车企业,相信当初对其嗤之以鼻的某些人士会后悔自己所作的判断吧。“外行并不是关键问题所在,重要的是带着怎样的经营理念和方式进入某个陌生的领域,能否在短时期内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张孝德如是说道。

  韩复龄则不认同外行“造”车这一说。“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是一个产业扩张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延伸其新的生命线或者及时转型,最后涉足的产业与最初投资的产业也许会风马牛不相及,比如通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国家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这对于从其他行业转战而来的资本而言,无异于筑起了无形的技术高墙。

  如何切入汽车业?

  那么,五粮液该如何切入汽车业呢?

  张孝德认为,企业的选择必须考虑一个市场周期的问题,国内已出现前期的整车竞争向后期零配件转移的趋势,进口关键零配件将逐步被国产化。在有雄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单项技术的突破或选择一个行业的薄弱环节将是进入汽车业的“敲门砖”。“国内、外合资高潮已然过去,全国上下呼吁自主品牌创新的声音占据绝对的主流位置,如此大背景下,以汽车模具和零部件为主切入整车行业倒是值得尝试的一个动作。五粮液可专注于瞄准某几个零配件生产,在满足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人才团队等几个充分必要条件的前提下,一个能在短时间内赢利的组合也可于瞬间诞生。”

  “在国内汽车业界,有实力、上规模的专业车模和零配件制造商并不多。国家政策对汽车模具和零配件的国产化一直持支持态度,这尚是一块极具潜力的利润新洼地。”张孝德称。(记者 章小星)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