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海外建厂受阻 自主品牌走出国门路还很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 08:31  钱江晚报

  李书福对于走出国门雄心勃勃,而行进路上似乎也一路凯歌:“中国龙”高调亮相法兰克福车展;与马来西亚的IGC集团签约合作设厂造车……吉利一直传递给我们振奋人心的消息。直到最近,一张通告使吉利陷入尴尬困境:马来西亚禁止吉利汽车在该国销售,吉利马来西亚设厂的主要目的面临“流产”危机。

  其实这样的事在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像先前的奇瑞、江铃都有过类似的情况。

  今年5月,通用指控奇瑞QQ侵犯知识产权,使奇瑞汽车“食不下咽”。欧洲法兰克福车展上,江铃陆风又遭遇“碰撞门”事件,虽然江铃方面做了许多解释,但负面影响不小。

  自主品牌在国外连连受阻,首先是市场体制的差异所致。国内的汽车业无论在技术还是法律法规上都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军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时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很大。如国内还没建立完整的汽车质量安全检测系统,侧面碰撞试验要明年才推行,而在欧美国家,汽车必须要接受包括正面撞击、侧面撞击、翻滚撞击等各种碰撞试验,只有通过这些测试,车子才被允许出售。在没能完全了解这些政策的前提下,闯荡海外的民族车遭受搁浅待遇也不足为怪了。

  其实这次吉利马来西亚受阻还只是民族车闯海外“问题圈”里的冰山一角。如果牵扯到事故处理,那面临的就是巨额的惩罚性罚款了。在欧美国家,对于一个汽车公司的处罚甚至可能令这家公司倒闭。在国际上,韩国起亚算是比较小的公司了,一年的销量也有800多万辆,而国内连上海大众在内,所有汽车厂家的销量仅350万辆,试想这样悬殊的差距,国内哪家企业能够承受这种处罚?正是由于这么多的政策、市场体制差异,我国的民族车还不可能直接挤进欧美车市之林,欠发达国家仍然还是我们的外售主体市场。但进入这些地区,效益却很有限。

  透过吉利马来西亚受阻事件,我们看到,要想真正走进欧美,自主品牌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水平外,向外扩张还必须事先对对方国家的相关法规做透彻了解。(评论员 吴端平)

(编辑:卿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