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报:细数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几大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11:58  中国汽车报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政策则是行业发展的导向,直接决定产业发展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可以说,有竞争力的政策才会催生有竞争力的企业。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政策不力导致产业发展不力已屡被诟病。那么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竞争力在哪方面有缺失呢?

  对既得利益者过度保护

  “事实上,一直以来对汽车工业的保护既扼杀了企业的竞争力,又限制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在谈到汽车政策的问题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毫不客气地点评道。

  他认为,政府部门在制定游戏规则的时候出现了偏差,没有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企业就像鱼塘里的鱼,哪些鱼真正具有竞争力,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他分析道,“政府的责任并不是认定哪些鱼更有竞争力,其责任应该是保持鱼塘里的鱼有个最适宜生长的外部环境,并防止不正当竞争。”  

  “宇通集团2004年年产客车18275辆,而在1993年时宇通只是一个年产708辆客车的地方小厂。如果国家像管轿车行业一样管客车行业的话,宇通一定不是被保护、被扶持的对象,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家限制的对象。”李京文以宇通发展的例子来论证轿车业原有管理方式的失败性。

  在对比了日本和韩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经验后,他认为让汽车产业进入自由化阶段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对自主创新支持不力

  华晨集团副总裁赵福全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了现有产业政策的竞争力。他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比如排放,国家在推广欧Ⅲ、欧Ⅳ排放标准,合资企业可以直接从其外方母公司拿来,经济成本低,而国内公司则要一步步地研发。”

  他觉得国内现在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这种法规上的拿来主义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庄人隽也有同感。

  “实验结果显示,现有燃油的辛烷值是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但在定国Ⅲ排放用燃油的标准时,却要采用欧洲的标准。”她以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件说明,“我们汽车业是一定要发展的,哪怕问题再多也需要给企业机会去改进。但改进的目标是什么?是标准。为什么要将我们的标准让给外国人去制定呢?”

  她告诉记者,美国、日本和欧洲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制定自己的汽车法规和标准,为的就是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我国却全面参照国外标准,不仅会抑制国内企业开发的积极性,也容易让外国公司遏制国内公司的发展。

  此外,在企业税收上对自主企业支持不力也是问题之一。在现行的税费政策中,外资和合资企业享受着“超公民待遇”,在很多税种上可以不缴税或少缴税,而内资企业相比之下却承受着高得多的税费。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WTO与APEC政策研究室主任黄永和认为,讨论是否要在税费政策上鼓励自主研发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内资企业要求与合资公司有同等的税费待遇;如果汽车企业搞本土研发,国家应该给什么特别支持的政策。到目前为止,相关的具体政策还未出台。

  相对于技术研发,政策支持滞后

  虽然自主研发的承载实体是研究院所和企业,但当他们完成了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后,却遭遇了新的尴尬:由于政策没有跟上技术进步的形势,很难取得下一步进展。

  天津清源电动车公司研制的纯电动轿车开了我国电动车出口的先河,但其负责人却向记者抱怨:“产品在国内无法销售和上路,因为没有相关的法规标准,不能上公告。”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认为,在过去的两个“五年计划”中,政府缺乏集中投入与统一规划是造成中国汽车产业战略空洞化,特别是竞争力空洞化的首要原因。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认为,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政府在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他以日本丰田公司发展燃料电池客车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丰田公司需要对其新一代燃料电池大客车进行运营试验,却没有相应的法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土交通省就特批其在东京上路试用,为丰田公司提供了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的机会,同时为政府颁布其法规标准收集依据。”

  他告诉记者,我国自主创新的电动汽车就很难得到这样的特批,导致“上路难”、“建站难”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中国自主创新的汽车产品无法改进和完善。(王冀)

(编辑:石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