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在大马发展受阻 相关政策可能针对中国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8:18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再次遭遇“大棒”。

  11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赵杰在“2005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由于马来西亚新设立的政策壁垒,吉利在海外的首家组装厂项目暂时搁浅。

  由于马来西亚政府要求,新进入马来西亚的汽车品牌,在当地生产及组装汽车后,不允许在马来西亚销售,必须100%出口。此举切断了吉利进入马来西亚汽车市场的美梦。

  吉利汽车是今年5月30日与马来西亚IGC集团签订整车项目及CKD项目合作协议的,按计划,至2006年吉利将向马来西亚出口1万辆整车、3万辆成套散件。并将在马来西亚的关丹设组装厂,享受“进口关税全免,前5年免70%企业税”的优惠。

  现在这一切只能暂时放下。

  赵杰认为,这个政策主要是针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因为今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就提醒政府应限制中国汽车的进口,其理由是“进口马来西亚的中国汽车已威胁到本土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马哈蒂尔是本土汽车保护派———上任2年后(即1983年),在其直接过问下,国产车厂宝腾(Proton)成立;2003年退休后,担任宝腾的顾问。此次“本土汽车企业”自然所指宝腾。此前,来自中国等地的廉价汽车抢占了本土汽车制造商宝腾一定的市场份额,让后者利润大大下降。

  同时,由于马来西亚对外国汽车课以140%至300%的高关税,故为了绕开其关税壁垒,一些外国企业(主要是日韩)开始在马来西亚组装低价车,如此一来,令马来西亚本土汽车业尤其是宝腾大受打击。

  据马来西亚汽车公会公布的数据,2004年,马来西亚汽车销量约35.1万辆,其中宝腾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48%下降到了2004的44%。

  在汽车工业的开放上,马来西亚是东盟成员国中走在最后的一位。马来西亚对汽车的保护由来已久:上世纪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开始实行汽车进口许可证制度:国外生产的汽车须获得许可证方能进口马来西亚;80年代后期,马来西亚通过征收高关税、企业间接管制等措施来保护宝腾。

  马来西亚的过度保护,曾引起东盟及其它国家的强烈不满。马来西亚贸易部长阿齐兹也承认,汽车业许可证制度违背了马来西亚对WTO及AFTA“逐步消除进口壁垒”的承诺。2003年,东盟给予马来西亚2年的宽限期,其后,马来西亚略有所表示:2003年12月,将东盟生产的车与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削减了20%,并逐步落实2008年将全部进口税率削至5%以下的目标。

  但此次马来西亚不放“保护衣”—调高了汽车及零部件的执照税,将其升至40%—250%。此举令外国厂商在马来西亚无利可图,招致强烈反对,不得已马来西亚政府搁置了再次提高关税的计划。

  虽然马来西亚对本地汽车业过度保护,但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它还是吸引了不少日、韩企业进入。近年来,中国民族汽车品牌也开始涉猎马来西亚。而与吉利遭受同样境况的还有奇瑞。2004年11月,奇瑞与马来西亚的ALADO公司签署了全面授权制造、组装、配售和进口代理奇瑞轿车的协议。

  据悉,国家商务部已经要求吉利就此事提交报告,将与马来西亚政府交涉。(本报记者李林上海报道)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