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进口车国产车销售渠道两网合一 谁忧谁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0:39  新浪汽车

  作为汽车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进口车与国产车一直实行分网销售,现在国家政策放开,并网还是分网由企业自主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奥迪及北京奔驰都实行了并网销售。舆论之争随之而起, 谁忧?谁喜? 谁得?谁失?

  外资厂家宿愿得偿,不禁开怀大笑。

  汽车巨头在中国快速发展,他们并网销售的愿望一直很强烈,苦于没有机会。两网一并,他们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地快速地建立起了全国的销售渠道,无疑加快了外资进入我国汽车流通业的进程,外资操纵我国汽车销售网络更容易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宿愿得偿,不禁乐得开怀大笑。

  国内经销商近喜远忧

  经销商认为把更多的车型放到同一个销售体系里,意味着经销商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经销商可以避免一店两建的重复投资,并通过销售多款车型分散经营风险。从近期和静态的角度看似乎是这样,但作为经营企业可不是像做生意那样的一单子买卖,企业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持续发展。如果行业的竞争格局能像现在这样维持下去,倒也无忧,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运作手段成熟的跨国巨头已准备大举进入我国汽车销售渠道环节,目前的竞争格局很快会被打破。当整个行业将可能出现危机时,身处其中的经销商又喜从何来,正所谓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国内消费者虚喜实忧

  消费者认为在一个品牌的经销店可以方便的买到同一品牌的国产车或是进口车,为消费者购车及维修服务提供了方便。如果此话当真为何中国很多价廉物美的产品出口时遭到反倾销的指控。其实每个外资汽车厂都想控制国内市场的价格体系,以保证利润和份额,以前是鞭长莫及,现在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了,外资操纵价格和车源可谓易如反掌,而且市场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消费者岂不是虚喜一场? 正所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国内合资方的中方已是强弩之末

  由于市场和政策的关系,以前合资汽车厂的中方尚可以不时地挺着胸脯说几句强势的话。 外资方一直想实现销售渠道的掌控,他们已开始加紧调整自己的战略,将在中国市场掌握销售控制权作为其全球战略极为重要的一步来实施了。当外资方掌控销售渠道的砝码越来越大时, 中方的话语权也就越来越小了,甚至落得无权可说的结局, 话语权都没有了,利益从何谈起。

  国内汽车流通行业更加危机四伏

  我国汽车流通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部分,已经从封闭阶段、改革开放阶段正在进入全球化阶段。作为汽车流通企业,走过了高投入、低回报的盲目型艰难之路,虽然促进了汽车经济高速发展,但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传统的经营思路已经难以为继。以前依靠资源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阶段已经过去和正在过去,将来竞争力将集中表现在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独特优势上,整个行业进入转型期。目前我国汽车流通业开始危机四伏, 赢利是少数,亏损,倒闭,被兼并现象时有发生。 两网一并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跨国汽车生产厂在华发展战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正在秣兵厉马,准备大举进入,收编重组国内汽车流通渠道,建立一个推行中国战略的平台,此举对国内汽车流通行业又构成了更加严重的挑战。我国汽车流通业可谓内外交困,形势极为严峻。

  国内汽车产业面临着满盘皆输的风险

  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上游的生产厂跨国公司的布局已基本成型,下一步他们将是进入销售渠道、汽车金融和后市场等产业链的其他部分,以实现其对我国汽车产业链的整体运作,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丁·克里斯多夫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同行业内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不同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当跨国公司实现了对国内汽车产业链的控制时, 国内汽车产业将如何,不言自明。

  如何应对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战略的变化?今后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行业发展何去何从?如何突破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发展战略稍有不周,可能将导致汽车产业的全面溃败,若能深谋远虑,尚有时机在这条布满荆棘的充满艰难和曲折的汽车产业道路上昂首阔步。(作者:刘同福)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