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个性冲破束缚玩遍精彩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4:48  新浪汽车

  “驴友”顾名思义就是“一起旅游的朋友”,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已经不愿禁锢在家里,而愿意走出家门与大自然亲近,在我们身边就有一群这样的人……

  自行车穿越一族

  中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现在人们在生活中常可看到,自行车不仅是扮演代步的角色,更多地却扮演着娱乐工具的角色。

  “我们是玩穿越的!”2005年8月10日中午,在首府人民广场北侧,5辆山地自行车摆放在阴凉处,几名年龄相差悬殊的“车手”正在树下休息。

  一名好奇的路人探过头来问:“哇,你们是不是专业赛车手?”“车手”中一名叫范汉青的回答道:“不是,我们只是都市自行车穿越一族!”

  “那时的自行车就是普通的民用自行车,车上什么装备都没有,简直就是‘小米加步枪’。”范汉青说:“现在玩车可现代多了,一个爬坡挡一挂,上天池最多两小时搞定了!”

  范汉青告诉记者,目前,雅玛里克山、平顶山、水塔山都已成为他们的“训练基地”,他们已成功穿越过博格达、冰达坂,2004年8月他们还东至秦皇岛,南至广州,行程14000里,穿越了整个中国。

  现代“量天尺”助力徒步游

  中国工农红军曾用自己的一双脚板完成25000里长征,毛泽东同志曾戏称红军的双脚是“量天尺”。如今在首府人中兴起了一股徒步游热,他要从自己的“量天尺”上找乐子。

  “我的行头可价格不菲,一双野地鞋就要800元哩!”工商银行友好路分理处理财部经理赵昌晓每提到户外徒步游,首先就要炫耀一下他最钟爱的装备之一--野地鞋。

  2005年8月3日,记者在工行友好路分理处找到了赵昌晓。听说有记者采访,赵经理的助理范莉女士凑过来说:“我们经理原先可有点发福啊,自从恋上了徒步游,您瞧,快40岁的人了,活脱脱一付小伙子的身材。”

  今年已37岁的赵昌晓1年前喜欢上了徒步游,在家里人的支持下,赵昌晓花了2000多元给自己配置了野外应急灯、微型煤气罐、睡袋,还有那双800元的野地鞋。

  去年5月2日赵昌晓首次沿车师古道进行了徒步游。回忆起当时第一次尝试徒步游,赵昌晓颇有感慨:“从柴窝堡出发,行至10公里到达第一个休息地一号羊圈时,我已是面色苍白,卸下40余斤重的背包后,我‘扑通’一声就瘫坐在地上。”

  同行的朋友们说:“不行了吧,天天坐办公室脚下的功夫退化喽!才走了三分之一,咬咬牙,挺过去就好了。”在朋友们的鼓励下,赵昌晓还是艰苦地完成了首次徒步游,穿着野地鞋到达了终点吉木萨尔。

  虽然很辛苦,但完成了首次徒步游的赵昌晓一回到家中就兴奋地对妻子说:“今天,我可是用这双‘量天尺’实实在在地测量了30公里山路。当然,这还要感谢我这双野地鞋呢,快把鞋洗洗收好!”

  一晃一年多过去了,赵昌晓现在已然是一个“老徒步”了。赵昌晓自豪地说:“哈熊沟、车师古道、博格达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徒步行程已有200余公里了。”

  72岁的赛车手

  “小伙子,你怎么又到了塔克拉玛干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你知道吗,这里没有水、没有雨露,有的只是风沙和骄阳……”这是2002年新疆首届“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汽车集结赛10号选手马文辉在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后创作的歌曲。

  如今72岁的马文辉依旧驾驶着他那辆独特的赛车,奔波在路上……

  72岁老车手书写环塔传奇

  “人老了,千万别让自己闲着。”这是72岁的回族老人马文辉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马老胡须雪白,精神矍铄,言语之中能让人感受到年轻人一般的激情与活力。马老是新疆第一汽车运输公司的退休职工,有50多年的驾龄。开了一辈子车的马老,退休后仍然闲不住。他说:“二三十年前,新疆公路基本以柏油路面为主,一到春天就翻浆--路面就鼓起一个个大‘面包’,那车就没法开,从乌鲁木齐开到库尔勒都要八九个钟头呢!现在好了,高速公路处处都有,首府河滩高速,外环路便捷平坦,我开着车周游全疆,四处探险方便极了,我甚至还独自开车去过青海和西藏呢!”

  2002年5月,听说新疆举办首届“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汽车集结赛,爱车如命的老马再也按捺不住了,一大早就兴冲冲地去报名,却被工作人员拦在了大门外。得知当时已经69岁的马文辉老人要报名参加环塔汽车赛,组委会所有的人都震惊了,纷纷对其劝阻。“我参加比赛不为别的,只为实现我心中多年的梦想,只想证明老年人一样有活力、有作为!”经过组委会再三商议,最终同意了他参加比赛。于是,老马驾驶着他的二手组装夏利,踏上了环塔征程。

  参赛那几天,老马几乎每天早晨六七点都和别的参赛选手一起继续比赛。比赛结束时,他虽是最后一位到达终点的选手,却成为新疆首届“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汽车集结赛上最具魅力的亮点。2005年5月,在新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汽车摩托车拉力赛的报名处,又出现了老马的身影,已72岁的老马用自己的执着再次让大赛组委会开了“绿灯”,组委会把他定为编外选手,分在了汽车B组068号。

  除了车,老马的爱好很多,拉手风琴、弹吉他、唱歌……只要有老马的地方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用一句古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形容老马是最合适不过了。

  专家解读

  玩是竞技体育的原形

  乌鲁木齐市体育局局长张建忠

  一切现代竞技体育的原形都是从玩开始。从19世纪末英伦三岛有人结伙在街头将皮球踢来踢去,到美国小青年又将皮球向高处的篮子里投掷,几乎所有现代体育项目都是从最初的游戏,也就是玩开始发展而来。

  英文体育比赛写为sportsgame,直译过来就是体育游戏。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从玩发展到竞技体育,只能在那些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下才能进行。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又处祖国西部,但在玩的方面却一点也不落后于内地。新疆小伙子喜欢台球,他们用自己的游戏规则--“新疆红”来诠释这项欧美人的绅士运动;少数民族在马背上玩起来更是刺激得了得,他们将羊在马背上互相撕拽着,看看谁是真正的马背英雄。今年,在自治区首届体育大会上,“新疆红”玩法被定为比赛项目,而少数民族马背上的战斗--叼羊,也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被定为民运会比赛项目。

  玩是竞技体育的原形,同时玩得丰富又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体现,是人们精神生活变化的直接反映。

  记录社会发展的烙印

  新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续西发

  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玩,是记录社会发展的烙印;玩,是人性自然的表露。

  从蹒跚学步抱着积木的幼儿,至骑车结伴郊游的青年,再到耄耋老人围坐在一起甩扑克。玩,可以说与人的一生共存,玩是记录社会发展的烙印。

  从爬着雪犁从妖魔山上一滑而下,到装备现代的轮滑在休闲广场上穿梭,玩,也同样见证着边城乌鲁木齐的巨大变化,玩的变化是一个城市变化的重要标志。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玩,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在玩中,人们享受了生活,在精神上得到了愉悦。同时,玩又是一项生活投资,在玩之后,又会刺激人们的工作欲望。这样,在玩的带动下,从玩到工作,从工作到玩,又从玩回到工作中,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下,社会不断进步。同时,玩又带动三产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些又能更好地服务于玩,可以说一个城市玩的发展,对城市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类

  如今在首府,您可在“娱乐大军”中看到,这里面不仅有前卫少年,还有时尚的女孩,而一些不甘落伍的老年人也在用自己多姿多彩的娱乐方式加入到娱乐的海洋中,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精彩玩世界。

  电玩少年

  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卢云生是个地道的乌鲁木齐人,也是人们常说的“独生一代”。几年前小卢考上了大学到西安读书,每年的假期他都迫不及待要赶回家,因为这里有他的宝贝--PS2(电玩)。小卢每次放假前都要和自己家乡朋友们下战书--在假期里好好切磋一下,看看谁的水平提高了,谁的水平退步了。

  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的小卢,电玩成了他最好的伙伴儿。“我们小的时候别说电玩了,土造玩具能有得玩就不错了。”对于爸爸的儿时游戏,小卢除了茫然便是报以不屑的表情。在和记者聊起心爱的FIFA游戏时,小卢激动地说:“我的AC米兰队中有乌克兰核弹头舍瓦、魔鬼边锋卡卡、后防大将马尔蒂尼……我的阵形有352、442或是433。”说到这里,小卢说:“我的这种布阵,不知真实生活中AC米兰队队长马尔蒂尼是否喜欢!”

  靓女攀岩与天试比高

  攀岩一直以来就是惊险、刺激的代名词,在首府有群“胆大者”已成为攀岩的玩家,这其中不乏靓妹淑女。

  2005年7月30日早11时,一辆白色面包车从乌市南门出发了。车内坐着6男6女,他们正向自己心中的攀岩目标--米泉铁厂沟进发。这是一群攀岩爱好者,行驶中,有几个人还在不停地交流着攀岩经验。

  “我是家中独女,性格较内向。”在乌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田静星也是这12人中的一员,她回忆说:“当时我坐在车窗边,并没有加入到车中‘交流会’中,而是选择了倾听。”8月5日,记者在亚迪威攀岩俱乐部见到田静星。短发齐颈,大眼睛,鹅蛋脸,皮肤白皙,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看上去很文静的一个女孩。田静星的言谈举止,一时让人无法将她和攀岩联系到一起。

  田静星喜欢上攀岩有点偶然。今年3月,喜欢上网的田静星突然发现了一则攀岩报名的帖子,于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她报了名。首次尝试攀岩的田静星,其不规范的动作让站在下面的教练及攀友们摇头道:“这哪儿是攀岩,分明是撅着屁股爬岩嘛!”

  田静星说:“第一次尝试攀岩,其实攀的过程并没有让我着迷,而登上岩顶后,最后这一跃而下的飞翔感,让我喜欢上了攀岩。”田静星现在在教练的眼中已是一名高手了,这次前往铁厂沟是田静星第四次攀岩,也就是这次,很多男攀友都没能“搞”定的15米高巨岩,田静星却动作合理,体态轻盈成功登顶。

  田静星的教练艾山说:“从田静星身上可以看出,现在的都市青年更希望找到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娱乐方式。”对教练的一番话,田静星表示赞同。她说,每次去攀岩对父母几乎都是“先斩后奏”,而每次“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都是:攀岩让我更坚强,攀岩让我找到了征服困难的自信。

  新疆轮滑片段

  56岁的董桂彧今年夏天在南湖广场绝对是个“公众人物”。“我是1958年跟父亲来到新疆的,年轻时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滑冰。”董桂彧告诉记者,80年代中期首府曾兴起了旱冰热,当时人们都是在营业性旱冰场滑。因鞋的质量也有限,有时滑起来都不走直线,要么两只脚走“左倾路线”,要么走“右倾路线”,简直没法滑。

  但如今“追风老汉”在南湖广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轮滑老汉聊发少年狂

  随着人民广场的改建、开发区卫星广场和南湖市民广场的建成,首府市民有了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这也给轮滑的再次兴起创造了条件。

  “追风老汉来了!”新建成的南湖市民广场已成为市民夜晚的最佳去处,被人们称作“追风老汉”的董桂彧因为痴迷滑旱冰已成为广场上的一景。

  2005年8月11日,身穿红色短T恤,配戴护掌、护膝、护肘,56岁的董桂彧一出现在旱冰场,使原本就热闹的现场出现一阵骚动。一群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要董爷爷陪着滑,并不停地说:“爷爷,您怎么才来啊,我们都等了好久了,就为了看您滑呢!”“好,那我先给你们滑一圈,注意看动作噢!”董桂彧应了孩子们的要求,屈腿、侧蹬、摆臂,向前滑去。只几步,董老汉便在旋转的孩子们中间穿梭如飞起来。

  在董桂彧的拥趸里,要属老伴赵德珍是超级FANS了,每晚在广场旱冰场一侧人们都能看到赵德珍的身影。“我除了看他飞速滑行外,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充当‘后勤保障’。”赵德珍告诉记者,由于董桂彧滑旱冰时,略带银丝的齐耳长发在风中飘逸,所有熟悉他的滑友都称他为:追风老汉!

  “我是1958年跟父亲来到新疆的,年轻时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滑冰。”几圈滑完后,已是满头汗水的董桂彧说:“可滑冰受季节限制,夏天想滑也没辙。后来我想到旱冰,可那会儿乌鲁木齐没有几条像样的平路,更别说休闲广场了。”

  去年春节,董桂彧接到无锡哥哥的一个电话,他哥哥说要给他送一双最好的单排轮旱冰鞋,这下可把董桂彧乐坏了,激动地在电话里说:“哥,您可是挠着我的痒痒筋了,现在乌鲁木齐马路平整,到处都有休闲广场,滑旱冰肯定带劲极了!”就这样,今年四月收到旱冰鞋的董桂彧立即来到南湖广场滑了起来,没想到的是,他这一滑带动了一批轮滑爱好者。现在南湖广场西侧,一到晚上简直就是轮滑大世界,由于滑的人多了,还有人买了一堆鞋,在这里出租做起了生意。

  “追风老汉”在南湖广场已为40多名孩子义务教滑旱冰,董桂彧说:“我还想带动家长们也来滑,让他们也在这个美丽城市的夏日中享受一番‘追风’乐趣!”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