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南“三菱化”进程受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06:57  新京报

  悬挂三菱车标仍难实现,三方股东股权谈判陷入僵持

  

  东南在使用三菱车标问题上仍是“一厢情愿”。本报记者康亚风摄

  尽管合资公司已经成立,但东南汽车“三菱化”的进程仍看不到有任何实质性进展的希望。日前,记者从三菱一位人士处了解到,围绕股权结构的角力仍在东南汽车未来的三方股东之间纠缠不清,原因在于三菱希望通过2亿元购买中华汽车在东南内25%的股份,据知情人透露,中华汽车对股权变更的消极态度是影响三菱增持东南股份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对于此前东南汽车有关人士明确表态的东南明年乘用车产品将悬挂三菱车标一事,三菱方面人士也予以明确否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年不论是新菱帅还是戈蓝都不会被允许悬挂三菱车标,这也意味着东南长久以来所追寻的产品“三菱化”的进程遭受到严重挫折。

  车标问题困扰东南

  从去年开始,作为福建汽车工业集团最大板块的东南汽车就一直处于增长乏力的状态,其主打产品菱帅在市场上也只是维持一个产品的基本存量。从东南的整个产品序列来看,轻客一直是东南的最主要的生产板块。

  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菱帅的市场反应冷淡。作为一款完全源自于三菱LANCER的轿车车型。由于股权方面的原因,菱帅从2003年3月上市伊始就不被允许悬挂三菱车标,而在缺乏国际品牌号召力的情况下,即使在车市井喷的2003年,菱帅仍然市场表现不温不火,和其他品牌产品的竞相冲量形成鲜明对比。车标问题也被业内认为是菱帅败走麦城的最大原因所在。

  而在和三菱正式合资之后,车标问题仍然是困扰东南产品实现突破的一大瓶颈。三菱的一位人士明确表示,由于目前在股权问题的谈判还未能达成一致,因此,明年东南新的乘用车产品将不会被允许悬挂三菱车标,而有趣的是,不久前,东南汽车有限公司营业部副主任石启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东南汽车正积极与三菱汽车接洽商标授权及转让的事宜,现在已经确定今后东南汽车乘用车部分将使用三菱商标,而商用车商标使用问题双方还在协商中。两者间口径的不一致可以看出东南方面在使用车标问题上的急迫心理和“一厢情愿”。

  股权谈判陷入僵持

  对于合资后东南汽车股权变更的具体分配问题,目前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福建东南汽车将至少占50%的股份。而三菱和中华汽车将瓜分剩下的50%股份,这也意味着,在产业政策的框架内,原先业界所盛传的三方各占1/3股份的分配方案被彻底否定。

  此前,三菱和东南汽车之间的微妙关系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话题,东南汽车是由福建汽车工业集团与台湾中华汽车各占50%共同投资建立的合资企业,现在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共持有台湾中华汽车13.97%的股份,而中华汽车又是东南的合资方之一,持有东南50%的股权,也就是说,三菱实际上已间接持有东南6.99%的股权。根据计划,三菱将直接出资吸纳东南20%-25%的股份,再加上间接持有的6.99%的股权,三菱未来将合计持有东南近1/3的股权。

  记者所获得的最新消息是,三菱意欲以2亿元购买目前中华汽车所持有的25%的股份,从而实现在整个合资公司内拥有1/3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而中华将只持有1/6的股份,从股权结构上来看,中华汽车将沦为整个东南汽车内话语权最弱的一个板块。但据知情人透露,目前有关股权的谈判陷入僵持,用这位人士的话来说就是“很麻烦,很头疼。”

  管理权争夺白热化

  记者还了解到,和东南股权争夺相比,未来合资公司的管理权也是各方面关系无法平衡的一个问题所在。石启熹此前表示,新的合资公司将委托台湾中华汽车管理。而台湾中华公司则一直是东南汽车的管理者,东南汽车的总经理都由台湾中华汽车人士出任。目前的总经理林国铭和此前的刘兴台都是出中华汽车公司。

  而三菱参股东南并组建合资公司的事实,已经为未来合资公司的管理权之争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三菱进入后,未来企业的管理权如何在三方分配成为最大问题。此前,台湾裕隆在风神所经历的被架空的情况显然是目前同为台湾裕隆集团旗下的中华汽车所不愿看到的,此前,裕隆汽车因为东风和日产的直接合资而出局,裕隆与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风神汽车改名为东风汽车乘用车部,产品标志也由“东风”改为“NISSAN”。

  但如若股权变更完成,身为“二东家”的三菱汽车显然也无法容忍管理大权旁落的情况出现。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东南汽车内部,最主要的问题仍是集中在三菱和中华汽车之间,福汽集团已经明显让出了合资公司的经营权,但由于三菱和中华汽车的纠缠,福汽集团将会成为这场消耗战中的无辜受害者。

  今年上半年东南汽车累计提车30242辆,实际销售33118辆。而东南汽车在去年全年仅销售60069辆的基础上,今年制定的目标为产销8万辆,从目前来看,完成这一目标仍有难度。

  本报记者何醒言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