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出口坏账率高达5% 当心汽车出口背后的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8:38  中国汽车报

  “300亿美元=中国企业的海外出口坏账”,这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最近一份抽样调查数据中的一个等式。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

  事实上,有商务部人士告诉记者,1990年我国海外坏账已经达到1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会新增150亿美元的坏账。总体算下来,在庞大出口规模的背后,目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总额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

  100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根据商务部的数据,去年我国的外贸出口总额是5934亿美元,也就是说,海外坏账已占2004年我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

  “公司一年被拖欠了上百万元,企业生产急着用钱,现金流快断了。”在此前刚刚结束的全国汽配会上,厦门某家零部件企业的老总曾找到记者,将海外坏账带来的一肚子苦水倒给记者。不过,这位老总告诉记者,这倒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他们那边有很多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这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中国汽车企业目前海外坏账到底达到什么程度?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法律事务处的姚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加入到出口海外的大军中,但这些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都面临着出口坏账的风险。“很多零部件企业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市场,但是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特别是今年5、6月份,北美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出现危机,这将导致我国汽车企业回收账款难度加大。据我所知,现在汽车行业中很多出口企业都‘谈海外就色变’,因为他们都有过‘一单遭损,全年无收’的经历,这让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坏账的问题,更是生存的问题。”

  巨额坏账三大成因

  据悉,发达国家企业的坏账率只有0.25%~0.5%,国际平均仅为1%左右。那么,为何中国企业的坏账率会如此之高?对于这种可能存在的风险,中国汽车企业没有事先进行评估和调查吗?如此大笔的坏账是如何出现的呢?

  记者曾试图对一些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海外坏账做一个详尽调查,但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借各种托词回避这一问题,采访并不顺利。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法律事务处的姚女士为记者分析了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急躁冒进,进入国际市场时过于盲目。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把业绩做出来,而且迈出国门的虚荣心也急于把国际市场做大,他们往往把签到订单作为营销成功的标志,在没有摸清楚对方底细的时候就开始给进口方供货。另外,由于中国汽车类出口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较少,企业为了获得订单,往往依靠的是价格策略,或在结算方式、付款条件等方面过度迁就客户。最后,有意要赖账的企业就会以货物有瑕疵、销路不畅为由拒不付款。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在追账过程中很不积极,所以中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了50%,远高于欧美国家。有实力的大企业对于每笔货款的回收时间不在乎,小企业又总是因为没有经验去要账。我们在调查中,常常发现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账龄都有好几年。

  第三个原因是很多企业(包括汽车企业)都缺乏信用监控体系。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只有11%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监管体系,而这11%当中又有93%是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另外,中国企业出口的产品往往利润微薄,所以不少企业为了节省开支而情愿选择其他风险较高的结算方式。

  知己知彼是关键

  姚女士认为,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出口坏账的风险,就先要知己知彼,这就要求企业在内部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从业务流程上控制风险。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信用保险和建立企业内部信用机制,其中后者是关键因素,是企业自身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的中国汽车企业中,只有部分大企业建立了这种制度,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内部都还对这种制度漠不关心。

  据其介绍,信用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做法。上世纪,很多美国企业也曾一度受到高坏账率的困扰,后来,它们纷纷建立信用管理机制,成立信用管理部门,规范赊销行为。不到五年时间,美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和逾期账款率大幅下降,美国企业能做到的,中国企业也能做到。

  另外,姚女士认为,企业要抓紧时间追债,这是规避坏账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据了解,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债成功率为93.8%;当逾期半年时,追债成功率急降到57.8%;而当逾期两年左右时,追债成功率只能达到13.5%。

  有关人士也提醒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趋密切,我们不仅要学会这些游戏规则,还要在贸易风浪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游戏规则。

  本报记者 刘 榴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