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底车市微澜不惊 库存压力今年将小于往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15:27  财富时报

  转眼,11月已经接近尾声,年底车市会如何发展成为许多人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年底最后两个月各大汽车厂商都会大搞促销、降价以及各种优惠手段。近段时间以来车市上出现的一些动向,让许多人感觉到了一点“降价潮”的味道,特别是平常高高在上的中高级车都纷纷加入到“降价”阵营,使得许多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心中更是有了些许期待。

  汽车市场销量平稳

  进入下半年以后,持续下滑的汽车销量终于在10月爬出了低谷。“10月份销售走势发生变化,打破了近四年来有黄金周的月份销售进入低谷的周期性规律,当月实现销售4.6万辆,比9月份增加了2000多辆。如果不出现大的异常,今年全市机动车销售量将首次突破50万辆。到年底完成50万辆的销售水平不成问题。”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而这一水平不仅超出了市场相对低迷的2004年,也越过了年销量相对较高的2003年。中国汽车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也告诉记者,从1月至10月,北京市的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有了20%的增长,由此看来,11月份车市维持一个平稳状态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郝殿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入11月份以来,北方市场的人气比前期旺盛,来车市看车的人大大多于前期,销量上虽有增长迹象,但并不明显。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信息中心负责人且小刚也告诉记者,11月亚市的汽车销量比较平稳,尚无明显增幅。

  年底车价降幅不大

  降价一直是商家屡试不爽的宣传妙招,对于消费者来说,降价也是众多促销手段中最有吸引力的一种,但是,从记者了解到的各方观点来看,今年的车市降价只是一种常规手段,无论对于汽车厂家、经销商,还是消费者来说,都已多了一份理智与平常心。

  网上车市网站总监华雪认为,价格战是近年来车市一直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随着近年来的汽车行业的发展,今年的价格战不会出现往年所有的失控局面。去年的无序降价其实是一种恶性竞争,其结果反而是赶跑了许多消费者。如果经销商和厂家使用一些更为进步的促销手段,既能让消费者看见实实在在的优惠,又能利于市场良性循环,才更易于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郝殿英认为,从目前看来,不能排除某些厂家为缓解年度销售任务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使用各种花样繁多的促销和“暗降”,也有许多厂家与经销商寄希望于现在到春节前的一段时间,盼望能迎来2005年最后一个销售高峰,但是,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降幅绝对不会有往年那样大,而且消费者也更应该全面理智的看待降价现象,不要对年底的车市价格抱有太大幻想。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下降,降幅比去年同期明显缩小,预计全年汽车价格的降幅可望控制在3%以内,低于去年同期降幅。此外,今年多数厂商有望完成全年的产销任务。前三个季度,全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85.43万辆和280.33万辆,产销量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销售形势明显好于年初时业界的预期,特别是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北京现代等主流厂家的销售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都有望超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厂家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降价压力。

  年底库存压力今年小于往年

  一般说来,年底厂家与经销商大打价格战的主要原因是迫于库存压力,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的厂家库存压力应该大大小于往年,这也就成为今年年底价格战不太可能重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某4S店经理告诉记者:“每年岁末这个时候几乎都这样,厂家为让销售业绩好看而将库存转移给经销商,而经销商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以降价来消化库存。但今年的库存压力小于去年,即使价格再降,也不会出现去年那样糟糕的局面。”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信息中心负责人且小刚表示,有些权威专家曾预测中国汽车市场到2010年前每年都会增长10%,但是现在的我国汽车行业已有的整车生产能力约为800万辆/年,加上在建生产能力220万辆,建成后产能累计将达1020万辆/年,而去年的汽车产销量只有500万辆左右,产能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因此厂家应该仔细分析汽车消费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后再做出适当决定。且小刚同时表示,自今年下季度以来,许多汽车厂家已根据市场情况作了相应调整,销量好的厂家增加了产量,销量不太理想的厂家则相应减少了产量,这样一来,年底的库存压力会随之缓解很多。他认为,从某些厂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增产和减产的现象看来,厂家们纷纷意识到市场是决定一切的杠杆,中国的汽车厂家在经历了近年来的风雨洗礼之后已开始主动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并懂得了理智的进行自我调控。本报记者 谢再红

(编辑:邵京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