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预计中国进出口总额2010年实现2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
本报记者 李成刚
“2004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经居世界第3位。在未来15年里,中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向好,国际产业对中国转移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转变,入世效应对外贸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中国外贸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中国出口增长面临世界经济减速和国际市场趋向相对饱和的压力;靠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外贸出口将面临财政负担不断加剧的窘境;中国外贸将逐渐进入高成本时期;国际贸易保护日益加剧;人民币面临长期升值的压力。”国家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张丽川日前在“中国生产力发展论坛”上介绍说。
国家海关总署的一项研究表明,预计200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4000亿美元,若按照比GDP稍快的速度10%计算,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在2010年可望实现2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随后的lO年年均增长7%,至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有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10倍,保持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地位。
张丽川说,海关总署相关课题组对过去10年和未来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进行的分析与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表现出五个主要特征:
一是出口商品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制品出口有了长足发展,其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已从1995年的85.6%提升到10年后的93.2%。同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大幅上升。1995-2004年的10年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翻了近3番,占出口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29.5%上升至2004年的54.5%,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迅猛增长则是近10年来中国出口的一个显著特征,由1995年的4.2%提高到了2004年的27.9%。
二是加工贸易保持最大贸易方式,使对外贸易维持—定顺差。1995年以来,加工贸易在外贸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由于加工贸易的特殊性,使中国对外贸易维持一定顺差,10年合计顺差2766亿美元。
三是对各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均大幅增长。2004年中国与日本、美国、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规模分别达到1679亿美元、1696亿美元和1773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9倍、3.2倍和3.4倍。
四是贸易条件呈现恶化趋势。1995以来的10年间,中国贸易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贸易条件总指数下降了18.2个百分点,由1995年的109%降至2004年的90.8%。2000年后贸易条件总指数降幅趋于平稳,2001-2004年年均下降2.2个百分点。
五是入世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新特点:贸易政策环境日趋改善;外贸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程度日益加深;贸易摩擦日渐增多,
张丽川介绍说,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获得大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加工贸易亟待转型升级。由于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加工链条短,往往只承担产品增值链条中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低位。大进大出的粗放模式,导致因国际产业转移造成溢出效益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高速增长,还造成中国对外部资源、能源依赖程度日渐加深。其次,中国出口贸易增长对外商投资企业依赖严重,政策不平等使内资企业发展长期受到压制,进一步发展面临内动力不足的压力。第三,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自主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将逐步到位,企业经营外贸进出口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第四,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部的能源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也是削弱中国产品竞争力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