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汽车工业的“南北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5:24  青年体育报

  如果光是看电视,听收音机,读报纸,或是读报纸来了解美国汽车工业的状况,我们大概就很可能得出一个“美国汽车工业快要濒临灭绝”的结论。其实,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如果我们把眼光从以美国传统三大为代表的底特律移开,看一下外国“移植厂”聚集的南方诸州,其情形则是大不相同。在北方,我们每天听到的不是通用福特亏损裁员,就是德尔福的倒闭;但是在南方,不是丰田旧厂扩建,就是现代的新厂招人。这种情形,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描述,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可叹者,别人笙歌燕舞,春花秋月,而我则寂寞梧桐,冷冷清清,正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红色”和“蓝色”的对立

  近年来,美国媒体流行以红、蓝二色,描述全国50州在大选中为何党所得。一个州,若是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票,我们谓之“红州”;若投民主党候选人的票,我们则谓之“蓝州”。大致来说,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中西部五大湖诸州、西海岸加州、奥瑞岗州和华盛顿州,为传统上的“蓝州”;其它的南方各州,则多为“红州”。在总统大选中,以红、蓝二色来判定某州将为何人所得,虽说不能达到百发百中,屡试不爽,但也总是“八九不离十”。

  诚然,这其中也经常有“变色龙”、“墙头草“,随风摇摆,变换不定。比如2000年至2004年间,三个本来是蓝色的州——新墨西哥州、衣阿华州、新罕普歇州,即为共和党所“赤化”,投入小布什的阵营。其实,“风卷红旗满天飞”,美国大地的“赤化”现象,已是非止一日了。就在过去不远的1996年,美国有“蓝州”31,“红州”19;至2004年,红、蓝逆位,则是“红州”31,“蓝州”19了。这也是为什么资质如小布什者,竟然能在美国连任两届总统;而无论人品、才学都高出儿子许多的老布什,则一届任满,就被打下总统宝座。这大概就是中国人过去常说的“势”,民间又称之为“运气”的东西在作怪。所谓“运来铁成金,运去米似糠”,奈何,奈何。

  至于媒体为何用红、蓝二色来代表为共和党和民主党所得的州,尚待博学之士去考证。不过用蓝色来代表美国新英格兰和五大湖地区的以传统制造工业为生计的诸州,我们则可以找出来“想当然耳”的理由。传统制造工业,常常雇佣大量的“蓝领”工人,即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与“知识分子”相对立的“工人阶级”。美国的民主党常常自诩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苦大众,所以媒体称民主党所得的州为“蓝州”,自然是极为贴妥。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南方各州许多人以务农为生,比北方工业区工人的生活更为清苦,但选举时多投共和党的票,不知是因为对民主党的宗旨不够了解,还是因为性格上瞑顽不化之故。

  美国红蓝、南北之分界,甚至还可以追溯到1860年代的南北战争时期。众所周知,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方兴未艾,新英格兰和五大湖地区的制造业急需大量工人;南方各州种植业中虽然拥有大量黑人奴隶,是绝好的流水线上的人选。可是没有人身自由,北方的资本家看了干瞪眼,不能大张旗鼓地“高薪聘请”,只好小打小摸地偷偷雇上几个。这样一来二去,双方打了起来,并且引出了林肯总统的那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民主、民权、民生”的演说。当然,那场争斗以“红州”的失败而告终。北方制造业从此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引发了100多年的现代工业大发展和空前的繁荣。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大都市如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全集中在新英格兰和五大湖区的原因。

  一个“蓬勃兴旺”的美国汽车工业

  根据密歇根大学汽车研究中心的报告,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汽车工业不但没有衰落,还在不断地成长。只是这成长全是来自欧、亚系汽车公司在美国的“移植厂”,而且大多数的成长都是在南方“红州”。例如,自1980年到2001年,欧、亚系汽车公司一共在美国新建了11家“移植厂”,每年300万台的生产能力。这些厂绝大部分是建在南方。从2002年到2005年,这些厂家在美国增加的生产能力高达130万台,其中却只有20万台是在北方(还包括与密歇根一水之隔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什么会这样呢?按密歇根大学的说法,这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的。

  第一是人口。为了节省运输费用,汽车厂家总是优先考虑离顾客近一些的厂址。而南方诸州在1990年以后人口增加较为迅速。根据美国国家人口统计局的数据,自1990到2000这10年间,欧、亚系汽车公司建厂的南方6州(阿拉巴玛、乔治亚、密西西比、南卡洛林纳、田纳西、德克萨斯)的人口一共增加了750万(19.7%),而北方五大湖地区的6州(密歇根、俄亥俄、英地安纳、密苏里、伊里诺易、维斯康辛)人口则只增加了370万(7.7%)。反映在汽车的销量上,上述6个“红州”的汽车注册量在1998年占全美国的18.3%,6个“蓝州”占17.5%;至2001年,这6个“红州”的销量增加到18.8%,而6个“蓝州”的销量则下降到全美的16.9%。显而易见,这些“移植厂”在“红州”建厂正是看准了这些州人口增加的大趋势。

  第二是劳工问题。欧、亚系汽车公司在选择厂址时,尽一切可能避免工会势力强大的“蓝色”州。关于美国汽车工会如何影响美系汽车公司的运营,本人在前文中多有涉及,此处不再赘述。这里我只想引用美国丰田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吉姆·普瑞斯先生的一段话,让各位对工会工厂的复杂性,得一点感性的认识。普瑞斯先生说,丰田的哲学是管理阶层与工人阶级通力合作,携手并进;中间再加上一个工会,如同婚姻中来了个第三者插足,反而会把事情搞得更复杂。

  其实,日系汽车“移植厂”的工人工资,与同类美系汽车工厂里工会工人相差不了多少;所不同者,在于“移植厂”工人的工资与经验、资历挂钩,而美系汽车工会工人则搞“同工同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进丰田工厂的生产线工人,先从学徒做起,起价大约每小时15美元;随着经验和技术的增加,3、5年后才可以达到美系工厂工会工人的工资水平(每小时27美元)。这种工资结构,显然是引进了日本公司的管理办法。若是用在美国工会工厂里,则行不通,因为美国汽车工会的基本原理是“太平天国”式的人人平等,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管年头长短,技术水平高低,只要是同一工种,就拿一样的工资。这也是为什么在工会工厂里,扫地、剪草的工人的工资(大约每小时27美元),与能够操作、修理非常复杂自动化机器的技术工人(大约每小时30美元),相差也不过10%。其实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的工人(工作银行),还是照样与其他的工人拿同样的工资。显而易见,在美系汽车公司的工厂里,管理人员想利用工资报酬做为刺激生产的手段,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第三是政府优惠政策。与北方工业州相比,南方“红州”历史上经济落后。为了刺激发展,政府通常给予汽车厂家大量的税利方面的优惠,以吸引外资。因为汽车工业的衍生能力极强,每一个直接雇员,可以衍生出将近10个其它的工作,所以这种优惠是很划算的买卖。那么,为什么北方“蓝州”的地方政府,不可以给外资厂家以同样的优惠呢?从原则上说,这当然不是不可以,但实际上则行不通。为什么呢?这大概又与汽车工会有关。试想,在一个工会势力强大的州里,政府若是想给外国汽车厂家极大的优惠,到州里建一个不肯雇佣工会会员的工厂,来与工会工厂竞争,要克服多大的阻力?

  正是由于以上几个原因,造成了这些年来美国汽车工业南方兴旺,北方衰落。细细想来,仿佛就是150年前美国南北战争的继续。只不过这次争斗,不再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商场上的无声的决斗。然而,这争斗的结果,对失败的一方来说,也是同样的惨烈。只怕不久的将来,美国就会变成一个“赤旗遍地”的世界。

  本报特约撰稿 王政文 (发自美国)

(编辑:张迪)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