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专用车发展的状况如何,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载货车的专用化程度。
“十五”末期,回顾我国专用汽车行业5年的发展,体现我国载货车专用化程度的数字令人振奋: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专用车的产量,占当年载货车产量的百分比,从25%提高到40%。这表明我国载货类汽车专用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专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围绕这15个百分点的增长,5年来,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已经具备10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年产量在55万辆左右;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出现了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产品品种、档次、工艺装备、自主研发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专用车已经基本实现从进口向出口的转变。
企业结构优化,做强做专,开始参与国际竞争
从2002年开始,国内外专用车企业的目光开始聚焦到一个“外来者”的身上,这个“外来者”就是深圳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在进入专用车行业的3年时间里,中集共兼并了7家专用车企业,预计今年可生产各类专用车6万辆,其中出口2万辆。像中集这样有一定规模、有较强产品开发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专用车企业,到“十五”末期,我国差不多已有10家左右。
“做强做专”也是“十五”期间我国专用车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一。到“十五”末期,行业内约有20家专业化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这些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并形成系列向纵深方向发展,他们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把企业做强。
我国专用车零部件企业在“十五”期间发展很快,有些企业已进入全球采购系统,甚至产品批量出口。如挂车零部件企业中的广东富华、镇江宝华,厢式车零部件企业中的上海申毅、深圳凯卓立等。
“十五”期间,专用车企业大多进行了企业结构调整,很多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兼并、重组等方式基本实现了企业性质的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民营专用车生产企业已达到国内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总数的50%。在新增加的专用车企业中,民营企业已超过90%。
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工艺装备水平可与发达国家媲美
截至今年8月,60%左右的专用车企业拥有完备的产品研发体系,有少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采用铝合金及不锈钢材料制造的罐式车、消防车等。产品设计技术在“十五”期间得到较大发展,超过50%的企业采用CAD技术和优化设计技术,有的甚至运用三维技术进行模块化仿真设计。大部分企业通过GB/T19000-ISO9000体系认证,所有公告内企业通过3C强制性产品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专用车底盘制约专用车行业发展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汽、东风、中国重汽、陕汽等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专用车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将专用车企业作为用户的意识得到增强。底盘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加,为我国专用车的新品研发提供了保证。
“十五”末期,我国专用车已经有4910个品种、15458个产品,重、中、轻型比例接近3∶4∶3。从专用车品种数和种类数可以看出,我国专用车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较过去有了很大进步。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处于高峰期,所以市场需求主要围绕运输基本物资、满足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车型。
近两年,我国到国外专用车企业考察过的人回来后,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我国专用车企业的工艺装备并不逊色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在下料、成型、涂装及其他主要装备方面,装备水平均有很大提高,数控切割机、水下等离子切割机、数控剪板机、数控折弯机、智能化焊接机、整车喷砂喷丸机、智能涂装线等先进的工艺装备,在很多企业中得到应用,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起到很大作用。
三大市场支撑
“十五”专用汽车产品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专用车发展主要依赖三大市场的支撑。
一是城市建设需要各类专用车。如用于建筑、环卫、园林、电力、通信、电视转播、司法、机场保障、金融押运等方面的专用车。在市场需求的支撑下,城市建设用各类专用车得到了大发展,环卫用车如道路清扫车、垃圾车等生产厂家已达140家左右,产品技术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市政类用车如下水道疏通车、吸污车也得到一定发展;工程类用车如散装水泥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起重车等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和替代进口,部分产品还有少量出口;自卸车产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产销量,在专用车综合产销量中保持第一位置。
二是高等级公路运输和管理需要大量专用车。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处于世界前列,重型专用牵引半挂列车、厢式车、半挂车等发展迅速。
三是西部大开发用车。西部新兴城市建设,西部水电、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西部资源开发等都需要各类工程车辆和各类专用运输车。其中,油田专用车发展势头良好,其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基本需要,产品还有一定的出口。(杨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