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外厂商加大投入 新能源汽车“游戏”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8:43  每日经济新闻

  油价上涨的速度,已经让人们的紧张神经产生了些许“审美疲劳”。可石油能源的消耗大户汽车制造商们并未放松跋涉的步伐。

  10月19日到11月6日,在第39届东京车展期间,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239家汽车及零部件厂商亮相车展,其中571辆新款品牌汽车中有79辆是全球首发的新型概念车。这些突出能源战略转型的概念车,在全球范围内,使人类社会对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关注终于有了第一次集中展现,这在某种意义上彰显了清洁能源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从未这么集中地出现在各个汽车制造商的未来规划中,这个零污染的研发方向正指向汽车工业的未来。

  新能源汽车的“游戏”开始了,开始在这个“泛游戏”时代。工业化国家在汽车方面的技术威慑,要看市场的回报才能决定是否也像丰田一样进入了商业化生产,而中国汽车缺席东京车展更像是一个预言,暴露的正是我们与别人相比在技术实力上的差距。

  此前在经历了两次能源危机后,对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关注更多的集中在国家政治上。三年前,对能源的关注促使政府官员和企业领袖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了被誉为“走向新能源经济第一步”的会议。期间,宝马展示了其最新成果氢动力宝马735i型汽车。

  其实,福特此前早已开发出了配有燃气、汽车电气混合装置和氢气燃料电池等的多种汽车,但是却声明在“证明具有经济价值”之前不会再推新技术,只将精力放在以石油为能源的传统汽车竞争上,从而给日本、欧洲等国的汽车厂商让出了一块阵地。

  比如丰田,就是趁机力推电动车商品化生产,截至2004年底已在全球市场上销售24万辆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未来汽车业发展的一个旗帜。公开资料显示,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比美国汽车要先进10年。

  “各个公司都在为新能源汽车做准备,但并不是百分之百投入。”保罗·罗伯茨在《石油的终结》里这样表示。资产专家里克·戈登认为,传统汽车制造商不会轻易进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生产,能源的垄断组织和汽车组织也不会花昂贵代价真正考虑用清洁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这些汽车制造商还将在传统汽车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美籍德国发明家鲁道夫·W·贡纳曼,利用超声波将重油变为轻油的专利技术,正成为全球石油公司争抢的“香饽饽”。这说明,在现有能源基础上,传统汽车还会持续发展一段时期,或许20年后传统汽车市场才会真正让位给新能源汽车。

  一边是商业化生产大行其道,一方面又是汽车巨头隐而不发。在技术威慑和商业利益的诱惑面前,一些企业“只好”选择购买别人的产品技术来补充自己的力量,可这将让他们与传统汽车一样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是一个商业社会,东京车展上新能源汽车的集体亮相,表现出的是日本、欧美等工业化强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强势。一位早期参与制定电动车发展规划的老专家曾感叹道:“如果仅仅满足于用资金购买别人的核心总成,以KD方式组装,再贴上自己的品牌,那将十分危险。”

  就像今年10月1日出台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标准》,目前是以丰田标准为蓝本,希望这只是暂时的,而在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控制及其未来走向上,我们能否像“神六”一样树立起自己的行业标准和蓝图,则不敢想像。

  我们似乎听惯了“在电动研究上我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论调。2001年,政府在“863计划”中将电动汽车列为重大研究课题,在高等院校和汽车集团间进行招投标竞争,四年过去了,我们的成果在哪里?

  在上海国际工博会期间,上汽集团展出了两款电动车,就连刚刚宣布进入电动车领域的华普汽车也带来了样车。东风电动车公司的混合动力链试验室也已启动,目的是促进核心动力总成的产业化进程。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上汽和同济大学推出的“氢动三号”申报有两项新材料应用技术专利,但这只是开始。

  6月30日,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组长、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近4年、两个阶段的组织实施专项试验,我国的电动汽车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关键零部件方面甚至超过了国外。但在整车的产品化开发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应加快推进产品化进程。”

  华普率先有所动作,在2005上海工博会上展出了海尚305混合动力轿车,其总成都是基于自己产品的研发,在电机、电池等控制系统上也均采用国产产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

  华普董事长徐刚在与同济大学共同研发混合动力汽车的签约仪式上说:“我们就是要造出自己的电动车来。”就像李书福最初搞汽车一样,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当然,我们要的是自主研发的成品,而不是他们从国外贩来的产品。”徐刚信誓旦旦。

  对此,万钢忍不住感慨道:“我们搞了这么多年,如果早有这样的心态,电动车的研究可能会走得更远。”

  现在是汽车制造商“把玩”新能源汽车的年代,我们能否与国外车商跑在同一起跑线上,仅进行一两次“必比登”挑战赛说明不了问题。只有当我们在动力平台和基础材料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扎实的成果,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20年里占领一定的优势。记者:陈云(“必比登”挑战赛是国际顶级的环保汽车赛事。)

(编辑:张效铭)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