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一五”中国汽车业需作大转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08:25  人民网-市场报

  中国汽车经过50年的漫长发展,在“十五”期间迎来爆发期,2004年汽车产量已超过500万辆,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汽车业面临的问题同样严峻。从2004年4月开始,车市高速增长的势头开始放缓,降价不断,亏损面增加,更严重的是,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中国汽车业正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

  在这样一个关头,中国汽车行业可以说十分期待“十一五”规划的出台,期望寻找到一个走出困境的契机和支撑。“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是否还能继续发展?汽车自主品牌是高调崛起还是无奈衰亡?中国汽车集团能否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新路子?

                        ———编者  

  连日来,围绕着“十一五”汽车规划的编制和汽车业的发展前景,汽车行业组织了多场论坛,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高层以及业界人士,纷纷发表见解。从这些论坛传递出的信息,以及国家在宏观经济层面的预测来看,“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业仍将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可以说仍是汽车业发展黄金期。

  “十一五”仍是车业黄金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分析说,汽车、住房等与消费结构升级直接相关的带动性产业,与钢铁等行业一起,共同形成了一个高增长产业群,而汽车产业也将在未来5年当中更加凸显支柱产业的特征。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也认为,到2010年,也就是汽车“十一五”规划末期,我国汽车工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将从“九五”末期的不到1%提高到2.5%。他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800万至900万辆,汽车产量在1000万辆左右,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预测部副主任徐长明说,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是基本规律,轿车普及化的时期大概应该在15年左右,因此中国轿车至少还有20年的比较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之内轿车的增长率,应当相当于GDP增长的1到1.5倍,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自主创新决定产业地位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成为制造大国和外贸大国,却未能成为科技强国,只获得了“世界加工厂”的称号。

  一直以来,汽车行业自主创新方面,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之外,国家支持力度弱、配套政策滞后也是重要原因。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创新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徐长明认为,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应该是整个行业一起来做,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企业,政府层面也应该多做一些;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教授也持同样看法,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行的。

  “国家在支持汽车业发展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翻遍所有的政策,找不到一条具体的、实用的!”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尹家绪说,“我希望媒体的朋友能够对此呼吁。”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政府将切实加大对研究和开发投入的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等。

  和谐社会带来深刻考验

  “发展是硬道理,和谐也是硬道理。”中国已经跨入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和谐的汽车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人、车、路、环境如何达到最佳和谐?汽车行业如何适应国家的能源、环保战略?

  目前,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令人沮丧的“副产品”,这也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危险因素:一是我国进入道路安全事故高发期,每年超过10万生命死于车祸;二是给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造成沉重压力;三是造成道路拥堵,增加全社会的出行成本。

  这些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将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十五”基础上,重点研究开发和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代用燃料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建立整车评价平台,推动标准体系的建设,促进节能环保机车的产业化。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的陈家昌处长认为,发展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也有利于汽车工业本身的提高,增强中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

  文/晏成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