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如何走出认识误区
一份最新资料表明,尽管仅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1.9%,但是,我国的交通死亡人数竟然占了世界交通死亡总数的15%。
最近几年,我国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每年都在10万人以上,平均每天就有300多人。因此,当我们渐渐地步入汽车社会,汽车保有量不断飙升的时候,汽车的安全性日益突出。
要买一辆汽车也好,在用一辆汽车也好,成熟的消费者并不会被形形色色的配置或所谓的自动功能所迷惑,而是看重汽车本身所具备的安全性能。
但是,怎样认识汽车安全?什么样的车才安全?最新的汽车安全技术是怎样的?我们如何避免模糊认识,怎样走出误区呢?认识上的误区
如果常去车市或某些4S店,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些品牌新上市的汽车旁特别注明“请勿手按”等字样,甚至谈及“按坏赔偿”的内容。在网上和购车者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某某车钢板太薄,用手一按就是一个坑,由此断定车子的安全性不好。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棒打轿车”的趣事。
大约在10年前,设在北京的一家汽车企业开发生产了一种非金属材料做覆盖件的微型轿车。为了证明这种材料的安全性,这个厂家的“安全试验”就是让员工抡起木棍死命地抽打车身——表明汽车有良好的抗冲击力;还有让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站在车身上,并且不停地踩来踩去——表明车身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些镜头甚至作为广告画面时常在电视上播放。
10年时间,我们有些消费者和厂家就是这样来理解和检验汽车安全的,有的看来无可奈何,比如用手按车身来检验安全;有的荒唐可笑,如棒打汽车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其实,钢板的薄厚,并不能够说明汽车的安全与否;而各种新兴材料是否安全,也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国际上有完整的标准,凡是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厂家不敢生产,也上不了市。
陆风越野车出口到欧洲,一家实力雄厚的机构,一不做环保试验,二不做节油试验,偏偏做了一项安全试验,并得出一个对中国厂家不利的结论。这一结果牵动了中国汽车产业和媒体的神经,每天的争论不断。
真正的安全试验,自从产品设计之初就开始了,在整个研发过程中,要进行多轮多批次的碰撞试验,撞坏的汽车数以百计。两年前,当上汽通用五菱推出其第一款微型轿车Spark时,为了区别于其他同类车型,厂家最为强调的就是安全性,介绍在Spark的开发过程中,仅用于安全碰撞的样车就有130多辆。理念不同导致风格不同
汽车安全体现在一辆汽车的方方面面,而有的汽车看上去就会给人以安全的印象。
汽车的前脸,是一家企业或品牌的招牌,是其“标志性”的设计,难怪有人也把它称为“鬼脸儿”。
但是,无论国外的百年老店,还是国内的新生代,真正把汽车安全元素作为“前脸”的,恐怕只有沃尔沃一家——一道代表“三点式安全带”的斜杠,不仅表明沃尔沃汽车在约半个世纪前的一项发明,更记载了沃尔沃汽车因注重汽车安全而取得的成功。
作为一家强调安全的公司,沃尔沃汽车在1959年推出前座三点式安全带;1984年推出防锁死ABS刹车系统;1987年推出驾驶员安全气囊……正是由于一系列汽车安全上的发明,使沃尔沃赢得了以“四师”为代表的高端客户,就是在其客户当中,律师、医师、技师和教师等中高收入人群占了大多数,他们素质高、收入高、有见识、懂生活、珍惜生命,内敛而不张扬,反过来也极大地提升了其品牌形象。
同样是生产汽车,也会因地域、文化、国情的不同,而在造车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汽车诞生在欧洲,这里的造车人比较看重本质的东西,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而另外一些地方的某些企业,安全、节能、环保的指标都能够满足相关法规,他们看重的是投资回报、出口创汇、“国家名片”。
理念上的不同,造成产品风格上的不同。相同排量的轿车,源自欧美的轿车就会偏重一些。他们减轻车重的方法,往往是采用高科技、大投入的“笨”办法,如奥迪轿车最早采用全铝车身,在重量降低的同时,车身刚度比钢结构大大提高;又如宝马新3系3.0V6发动机,首次在量产产品上使用了重量比铝还轻30%的镁铝合金,使发动机重量降低10公斤(7%),功率比上一代车型提高20千瓦(12%),扭矩也有较大提高。相反,个别企业走的是“捷径”,是通过减少钢板的重量来实现“轻量化”的,难怪消费者会用“手按”的原始方法来检验。汽车安全新解
现在,人们对汽车安全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有没有一些简单的安全装置,比如说安全气囊有没有,或者有几个?ABS有没有,是否还有EBD、BA等,而是应该有独到的技术和前瞻性的安全设施。这方面,欧洲的一些汽车公司又走在了前面。
沃尔沃在其XC90等车型上配备了独有的DSTC(动态稳定牵引力控制系统)、RSC(防侧翻稳定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能够使高速行驶的汽车保持安全状态。
宝马新3系竟然可以不用备胎。由于采用了RSC轮胎,即使是在压力降至最低的情况下,宝马新3系仍然能够以每小时80公里的最高车速继续行驶50~250公里。这种安全性的改善,不仅驾驶者无需在有潜在事故风险的地点,如高速公路、隧道中、弯道、狭窄而危险的道路等处停车,还在于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SC自动稳定控制系统、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始终保持功能完全正常。
而新奥迪A8L,在自动模式下,当车速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时,车身会自动降低25毫米,在降低车身重心、提高轮胎抓地力、减少风阻系数、降低油耗的同时,更确保了行车的安全与稳定。新奥迪A8L还第一次在前排安装了主动式头枕。如果有来自车身后面的撞击,头枕会自动向前移动,以减少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头部与头枕的距离,有效地保护他们的颈椎。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安全理念的更新,汽车安全的话题说也说不完。(作者:张宇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