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康百万--讲述豪门深宅的兴衰
第一次知道康百万庄园,是从《中国文化遗产》杂志上。特别是看了杂志上比利时人戴斯克维·克里斯多弗拍摄的照片,深深地吸引了我。照片显示的康百万庄园的外景呈金黄色,强烈的透出历史岁月的沧桑。我当时就想,有机会,一定到康百万庄园看看。
作为这次河南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游完白马寺后,驾车直奔巩义的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以西九公里,是明、清时期的一处大型地主宅院。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称为全国三大地主庄园,与四川的刘文彩庄园、山东的牟二黑庄园齐名,富甲一方。
康百万庄园是中原地区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它将华北平原的四合院与黄土高原的窑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融建筑、园林、雕刻、装饰艺术为一体,极具庄园豪宅的气魄与魅力。
庄园前面的广场正在扩建,大兴土木。一座巨型石牌坊强烈的吸引住我,由于施工围挡,不能靠前,只能站在远处拍照。庄园大门的东侧,有一茶馆,是康氏家族后代所开,茶馆吸引游人光顾的最大卖点是,凡进入茶馆消费,可以与康氏的多少代孙,即茶馆老板合影留念。
据导游介绍,康家发迹于贩盐业,后经营盐、棉、粮以及运输业。在清代,康家取得清军十余年军需供应权,使康家急剧聚财。康家船队行走六河之间,富甲河南、陕西、山东三省,拥有粮田十几万亩,由此民间歌谣称道:“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足见其盛极一时。
河南民间将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合称三大活财神,并印年画张贴,祈致财富。在康百万庄园,我们还真看见了这幅年画,只是三大活财神中的阮子兰已查不到此人的来历了。
我们曾去过山西晋商的几个大院,与康百万庄园相同之处在于:过去的地主若是能大富大贵,均是亦农亦商,而经商是致富最主要的途径。这使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参观的“收租院”雕塑展览,表现的是旧社会地主如何欺压、剥削农民,“小斗出,大斗进”等等,似乎地主只靠这条路,便富了起来。现在看来,真是谬误。试想一下,康百万如果只是靠剥削农民,就是再怎么压榨,也盖不起来这么大的宅院,置不下如此大的基业。
中国人常言:富不过三代。而康氏家族却兴盛了十二代。在庄园里,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上书写着勉励子孙的警句及“留余”的家训,表明康家治家理念和对后世子孙的希望和寄托。特别是在康家的茅厕门口挂上“三上成文”的警示,教育、督促自己的子孙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略微闲暇的时间,像古人一样,抓紧时间求读、上进。今天游人们看了这些,也会受到某种启示和教育。
游康百万庄园,不能不提一下“叶氏井”。在康家,何来叶氏井呢?清乾隆甲午年间,康家为扩充家院,买下原为叫做“叶氏胡同”的宅子,并出重金买井,但叶氏卖宅不卖井。从此,在康家庄园内便有了一口“叶氏井”。我们看了觉得很有意思,好似欧洲的国中之国。
我们在深宅大院中,慢慢的仔细观赏,并体味着康家的兴衰与沉浮。一阵又一阵悠扬、深邃的古筝声,从院中飘来飘去。我以为是康百万庄园播放的背景音乐,没想到,当我们转过几座院子后,看到的竟然是一位身穿清代服装的少女,在屋檐下专注的弹奏古筝,她那美妙的琴声,与庄园凝重、静雅的氛围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琴声令我们的思绪更深的沉浸在往昔的岁月中,感悟着历史长河的变迁……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